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香港第七屆區議會已履職逾一年,基層治理體系在完善地區治理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執行效能與民生觸感。通過「行政主導+專業共治」的創新模式,區議會不僅擺脫過往的政治化泥潭,更在交通治理、樓宇維修與重建和帶動少數族裔融入社區等民生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制度創新與精準施策雙軌並進,令本屆區議會在民生改善上交出了立體化答卷,讓「愛國者治港」的治理理念落地生根。
激活治理效能
重塑區議會制度後,區議會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和地區直選產生,為擁有密集人口和多元文化的油尖旺區注入了跨領域治理資源。其中12名委任區議員涵蓋了城市規劃、社會服務、法律等專業背景,與1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員的基層經驗形成「專業智庫+社區觸角」的組合優勢。
油尖旺區承載着30多萬居民的生活日常,長期面臨社區設施老化、交通擁塞、住房面積不足等治理難題。為解決交通擁塞與行人過馬路的安全問題,現屆區議員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在彌敦道、旺角道等交通繁忙路段引入智慧交通燈與車流監控系統,透過大數據優化紅綠燈時間配置、減少車龍,從而提升市民的出行效率與安全性。另外,油尖旺區人多車多,行人過馬路時間十分短促,有區議員建議為區內繁忙街口設置「對角行人過路處」,加快行人過馬路的距離和時間,同時亦有助改善整體交通堵塞問題。
油尖旺區內許多樓宇樓齡超過50年,不少樓宇屬「三無大廈」,存在結構老化、消防設施不足等問題。為此,新一屆油尖旺區議會推動多項舊樓維修與重建計劃,加強與市區重建局合作,優先處理高危舊樓,透過「樓宇復修計劃」提供資助,協助業主維修結構及消防系統;與房屋署及非政府組織合作,加強巡查違規劏房,並協助居民申請過渡性房屋;提倡訂立「劏房租務管制」,限制租金加幅及保障租戶權益。
提升居民幸福感
另外,油尖旺區議會還作出新嘗試,加入「3D建築繪圖人工智能」技術,並與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合作,為一棟樓齡達62年的三無舊廈製作立體樓宇圖則,更聘請顧問公司協助跟進,隨後計劃為8至10幢目標大廈提供免費3D建築繪圖服務,以消除區內三無大廈的消防隱患。
為讓市民感受更多元的活動,油尖旺區議會積極參與特區政府制定的多項活化公共空間項目,包括在廟街及玉器市場周邊開闢綠化區域及社區活動場所,提升市民在社區的參與感和幸福感。油尖旺區議會又參與「尖咀夜繽紛」計劃,為市民打造立體化消費場景,透過在彌敦道等設置霓虹燈牌藝術長廊、舉辦水上煙火匯演,成功吸引大量客流。數據顯示,該項目帶動沿街商戶夜間營業額增長45%,創造了800個臨時就業崗位。
由於油尖旺區有不少少數族裔居民,油尖旺區議會爭取特區政府加強語言支援服務、增設多語社區中心,並通過舉辦跨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族群融合,例如為響應國家新政策,區內數位區議員設立了社區諮詢站,協助少數族裔居民辦理來往內地的通行證件,現場還提供多語言支援,協助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民處理填表、證件核驗等問題。此舉不僅鼓勵少數族裔市民透過通行證加強與內地的經濟、文化及旅遊的交流,更能促進他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為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油尖旺區面對的問題較為複雜。幸而新一屆區議員展現積極務實的態度,以他們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針對區內居民長期關注的民生、交通與住房等議題,提出一系列具建設性與前瞻性的改革方案,力求為市民創造更宜居、便捷,以及更具包容力的生活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