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管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周一(21日)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人行副行長陸磊昨表示,方案將通過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促進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使用,並依託上海構建促進人民幣全球循環使用的貿易投資服務體系等多項舉措,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上的使用。
人行昨舉行記者會介紹有關方案,陸磊會上提到去年上海跨國人民幣收付總額達2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佔全國業務總量的47%,這不僅是上海對標國際規則、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金融體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場的重要指標。 而內地多部門日前印發方案,他認為方案將有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提升跨境資金流動效率,降低貿易成本。
上海加速國際化進程
陸磊解釋,有關方案有利於增強資源的全球配置功能,通過深化金融制度性開放,增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國際化水平,高效配置「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投資、綠色能源項目等長周期資金需求,使上海成為全球資本對接的重要節點。他強調,必須要高度注重經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監管數字化水平,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
陸磊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步伐顯著加快,跨境交易和資金流動便利性大幅提升,金融生態持續優化,但也看到與金融強國目標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故需要在找準短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提升。他形容當前國際化程度有效提升,仍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方向,而人行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行動方案的各項舉措落地落實,認真做好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工作,切實支持企業走出去,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完善滬自貿區資金池
出席同一場合的人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將完善上海自貿區全功能資金池跨境資金調撥,鼓勵銀行逐步實現資金跨境支付自動化處理,延長對重點企業集團跨境資金池的業務服務時間,實現全球資金實時調撥。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偉亦表示,下階段會圍繞企業「出海」新需求,持續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