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緬甸上月發生7.7級大地震,香港特區救援隊與時間賽跑,奔赴災區現場,用勇氣、毅力、愛心搜救出一名生還者及兩名罹難者。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成員一呼萬應,僅花15分鐘就成功召集51人組成救援隊,另花一小時準備工具、十小時作動員準備。救援隊在當地整個救援共出動61次,有468人次參與救援,前往57個地點排查,搜救總面積約60,850平方米,面積相當於八九個足球場,他憶述救出生還者的經歷令人振奮,他難忘在一次倒塌樓宇的救援行動中尋回遺體,得到其親屬的衷心感激,讓逝者在世的家人感到釋懷,令他們深感搜救工作的意義。●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香港特區政府迅速組成包含51名隊員、兩隻搜救犬的救援隊,前往災區進行搜救行動。趙汝珏昨日總結指,上次到土耳其地震災區要面對大型廢墟,當地政府提出指定搜救範圍;而今次到緬甸災區,當地政府無劃定指定搜救區域,搜救隊每天會接獲不同求助,會派出快速搜救隊到場,判斷是否作大型搜救。
衞生欠佳需戴N95行動 現汗癬紅疹
他說,地震救援現場環境危險,周邊有傾斜或出現裂痕的建築,救援隊今次經歷了6次餘震,有4次需要緊急撤離。他續指,當地衞生情況欠佳,蚊蟲滋生嚴重,出現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日間溫度超過40度、夜間溫度超過30度,廢墟中的遺體腐爛產生難聞氣味,為保障自身安全,隊員在高溫下佩戴N95口罩行動,體能消耗巨大,隊員及搜救犬都需要不斷補充水分、降溫,有隊員行動後出現汗癬、紅疹等問題,回港後需要接受治療。
儘管面臨惡劣環境,但救援工作不受影響。趙汝珏表示,特區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以及內地其他的救援隊進行了5次聯合行動,雙方實行聯勤聯補機制,一同出勤及開展救援工作,共用營地設施,共同進行衞生清潔和消毒等工作,亦會交流救援進展和需求等,更好地分配工作,提升救援效率。
趙汝珏憶述救援隊救出一名生還者的過程,當時與國家救援隊等組成聯合搜救隊,進入一棟原本8層樓高、地下幾層已經被壓塌的酒店進行搜索,探測發現2樓有被困者,最終在3樓房間爆破,進入2樓成功救出被困的生還者,之後將被困者送往醫院醫治。
救援隊第一日在廢墟救出遇難者的經歷,亦令趙汝珏難忘。他憶述,當時搜尋一名被困在30樓高公寓中的女士,現場一片廢墟,救援難度極高,最終消耗數小時將該名女士找出來,可惜她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是不少家屬最大願望,救出倖存者固然感恩,即使罹難,救援隊也致力尋回遺體,給亡者安息,生者無憾。趙汝珏表示,救出該名女士的遺體後,突然有名男士跑過來向隊員致謝,原來他是那位遇難者的父親,他的妻子早兩天亦在地震中喪生,他感謝特區救援隊將女兒遺體找回,讓母女可以一起合葬。趙汝珏認為,無論是找到生還者或離世者,救援隊希望每一個搜救行動可以幫助讓生者釋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