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兵
很多人指電視台攝製的綜藝節目是人品最佳的「照妖鏡」,表面上是說參與綜藝節目的演藝人,其實是比喻一些人的人格,有在節目裏表現出「自我」或「自私」一面的演藝人,也有人為「贏」不擇手段在語言間貶低別人而觸怒「局外人」,還有節目組為吸引觀眾眼球而作出「不公平」的操作等等,都是遭人詬病,但同時亦是綜藝節目之所以被追看的因素之一。
「雖說人格的表現在綜藝節目被反映,事實上人性不外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反射條件的呈現而已。於演藝人而言,參與節目的演出,除了期待自己能憑借節目『翻紅』而『名成利就』,又可賺取出場費或節目帶來之後的『紅利』,故此就算被罵情商及智商不高遭『嫌棄』,那又如何?!至於電視台,就是為種種利益如廣告、資本的投放,而炒作話題被推上『熱搜』,也是他(她)們的目的所在。因為愈是多人對節目有所討論爭議,乃表示節目愈受歡迎。台前幕後『樂此不疲』。觀眾或網紅何嘗不是為他們鍾愛的演藝人發聲,大家也喜歡這樣的『氛圍』,所以凡有比賽形式的綜藝節目,就算是一年一季亦會成為焦點節目。」
有演藝人對此續說:「香港的電視台攝製的綜藝節目不多,有比賽性質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要怪香港演藝人北上『掘金』,內地的綜藝節目早已形形色色,給予演藝人更多的選擇去表現才藝。就算內地電視台給予的出場費不高,能圈粉愈多愈好也是不少演藝人的心中所願。很多演藝人也明白電視台所「操作」的「不公」,演藝人看在能賺取利潤的份上,往往視為一種工作,擔演壞人或好人不過是配合劇本的需要而已,局外人看到的也是鏡頭前的「剪接」,有真有假。演藝人其實平日都是互相尊重,甚少有『真正腦子進了水』的,在娛樂圈混跡多年的都是『人精』,如果說話多是『不經大腦』的,這也是個人的人品問題,亦表示這情況下誰也幫不了他(她)們啊!在任何職場都是不太受歡迎的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