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金融開放18條強化金融對「走出去」企業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能力。圖為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資料圖片
有關行動方案要點一覽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管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昨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旨在更好發揮上海國金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分析稱,方案既是中國應對「關稅戰」的主動戰略布局,更是中國金融制度型開放的重要體現,可增強中國金融體系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以更開放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從容應對外部金融和貿易挑戰。●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

財經評論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指出,中美關稅博弈加劇背景下,美國或通過經濟霸凌,脅迫相關國家對中國實施貿易約束,中國對外出口恐面臨一定壓力。為應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企業將積極拓展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南亞國家等更多元市場,這就需要從政策層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應對美金融工具「武器化」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當前中美貿易環境下,方案出台有助於降低貿易相關金融成本,對沖部分關稅影響,增強企業應對關稅壓力的能力。此外,方案有助於提升上海國金中心的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的對外貿易與投資,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他說,未來美國或將金融工具「武器化」,通過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特別是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可有效降低對傳統國際支付結算體系的過度依賴,增強中國金融體系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提醒,中美「關稅戰」對外貿企業發展構成利淡影響,方案有利於助力外貿企業更充分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和供應鏈重組,通過提高跨境結算及融資便利,增強企業匯率避險能力,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和效能。他續稱,方案立足上海國金中心,具有極強政策示範效應,更充分發揮上海作為高水平開放高地的作用,通過「金融+貿易」的聯動,助力外貿企業應對「關稅戰」。

鄧宇認為,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全面而高效,表明在應對「關稅戰」方面中國有充足的工具箱和充分的政策準備。具體而言,方案在現有政策框架內充分考慮到外貿企業的特徵和需求,相關措施可為外貿企業營造更有利的政策環境。宋清輝認為,方案最大亮點在於強調「效率、避險」,在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匯率波幅加劇背景下,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無疑是實體企業的核心需求。

更好保障企業海外拓展

展望未來,譚浩俊強調,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是未來外貿企業能否更好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制度保障,方案列出的措施具有較強操作性,涉及跨境結算、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提升,及增強重要金融平台配置全球資源功能等,這些均有助於打消企業「出海拓市」顧慮,令企業沉着應對「關稅戰」,更好開展出口業務。

鄧宇坦言,方案是中國應對關稅戰的主動戰略布局,又指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重構,國際貿易體系料迎來新變化,依託上海構建促進人民幣全球循環使用的貿易投資服務體系,以高水平、高能級的「金融+貿易+開放」格局,可更好賦能上海國金中心實現更高能級的發展。他提醒,應對「關稅戰」要有中長期準備,方案出台可視為應對壓力測試的「應急預案」,可助力企業、金融機構更好適應國際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