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政府本月4日起,對7種僅在中國提煉的重稀土金屬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重稀土金屬是汽車生產所需關鍵原材料,《金融時報》引述多間歐美汽車製造商高層承認,許多車企相關庫存只能維持3至6個月,生產隨時可能停滯。貿易專家指出,車企的擔憂凸顯中方應對美方的關稅戰,能推出準確且有衝擊力的反制措施。

主宰全球汽車供應鏈

重稀土及稀土磁鐵是汽車引擎和傳動系統的必備原料之一,稀土磁鐵相較傳統磁鐵耐熱程度更好,綜合性能更佳。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貿易公司Tradium金屬貿易商吉斯警告,他的眾多車企客戶似乎只有維持生產2至3個月的稀土庫存,「如果沒有替代選項,汽車供應鏈會出大問題。」

澳洲企業Lynas計劃在今年擴大位於馬來西亞的稀土礦加工廠,被歐美盟友視作重稀土供應的替代選項。不過一名匿名日本官員披露,僅靠少數企業重建供應鏈絕不現實,西方國家多數車企現有的重稀土儲備,無法避免汽車供應鏈動盪。

一名歐美車企匿名高層表示,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對重稀土需求更大,美國總統特朗普盟友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品牌Tesla會備受衝擊,「這是中國的精確行動,他們不會在關稅上層層加碼,卻有辦法令美國痛苦,甚至能促使企業自行呼籲當局改變關稅政策。」

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關鍵礦產專家巴斯卡蘭指出,中國實施出口管制的幾種重稀土,只有中國具備稀土礦分離加工能力,「美國如今面臨兩個選擇,談判或中斷供應鏈。中國抓住了美國最脆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