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2B1號用地「合一盒」,用了24個「盒仔」組裝。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左起:房協助理總監 (項目管理)黃偉業、房協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MiC多功能辦公室,專責人員可透過實時數據監察及分析地盤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大電視深受工友歡迎。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為提升工地管理效率、改善工人工作環境、革新工地關懷文化並促進可持續發展,房協於4個工程項目設立MiC(組裝合成建築法)多功能辦公室,內設淋浴、急救以至運動、娛樂設施等。房協表示,每個辦公室的成本約數百萬元,與租用寫字樓相若,但其使用周期最多可長達50個月,加上可拆卸並運往其他工地重複使用,且它結合了智慧科技及人性化設計,可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為工人帶來舒適的環境。房協表示,正計劃把MiC多功能辦公室擴展至土瓜灣馬頭角專用安置屋邨地盤及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地盤應用。●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

MiC多功能辦公室由不同大小的模組「盒仔」組裝而成,可因應地盤空間需求靈活配置,目前已於觀塘安達臣道R2-4地盤「WISE智安基地」、啟德2B1地盤「合一盒」、古洞北「協商3」及元朗元龍街「元朗元瀧聚」4個項目中應用,每個項目的「盒仔」數目介乎13個至24個。房協日前帶傳媒參觀位於安達臣道及啟德地盤的MiC多功能辦公室。

使用周期最多達50個月

房協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表示,每個MiC多功能辦公室的興建費用約數百萬元,與傳統工地於建造期內每月數十萬元的臨時寫字樓租金相比,成本相若,但MiC多功能辦公室的使用周期介乎20個月至50個月不等,且減少了承建商因頻繁搬遷、租賃寫字樓產生的成本。另當項目結束後,辦公室的「盒仔」將歸承建循環再用,有效降低資源浪費。房協已將MiC多功能辦公室納入建築合約條款內,費用由房協承擔,並計入合約內的「安全支付計劃」預算中。

房協目前正規劃及興建的項目合共逾20個,當中15個處於不同施工階段,房協計劃在土瓜灣馬頭角專用安置屋邨地盤及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地盤應用MiC多功能辦公室。

加強團隊協作 革新職安健文化

張冠華介紹,MiC辦公室整合多種功能,設有籃球場、冷氣休息室、淋浴設施、急救室等,不僅為工人提供舒適的休息和娛樂空間,還加強了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籃球場亦可用來舉行早會、用餐等多種活動,提升空間利用率。工人若感身體不適亦可到急救站請註冊護士檢測。」他期望藉此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並革新職安健文化。

房協興建中的項目,11個已獲得建造業議會「安全智慧工地」標籤,包括4個MiC辦公室。所有工地均配備「中央管理平台」(CMP),專責人員可透過實時數據監察及分析地盤情況,並通過人臉識別管理入閘信息以分析工人出勤紀錄,同時亦利用AI鏡頭監控高風險區域,大大提升工地安全性。房協亦於北角的運營總部設立全新「項目策劃管理智慧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全面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