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產業面臨百年一遇的重大轉型期。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進入長期經濟發展停滯期,經濟復甦並不理想。《產經新聞》今年年初的社論指出,許多曾在全球市場上舉足輕重的日企,如今已失去光彩,日企競爭力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都在下滑。日本想要重振經濟,必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支柱產業,在各領域發揮創意。

汽車產業再沒顯著優勢

日本汽車產業至今保持強大的全球競爭力,也是推動日本經濟的重要產業。社論指出,日系車過去數十年憑藉引擎技術優勢,以低油耗、高性能備受全球消費者青睞。但在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冒起之際,車輛控制軟件技術甚至自動駕駛系統不斷升級,日本汽車產業面臨百年一遇的重大轉型期,相較中國、歐洲和美國對手不再有顯著優勢。

社論指出,類似大型企業在新領域落於下風的情況,在經濟學中被稱作「創新者困境」。有時一些突破性技術,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主導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正如日本許多車企在電動汽車浪潮中錯失機遇,如果企業過於注重客戶眼下需求,就會削弱創新能力,不經意間與進入新市場的寶貴機會失之交臂。

近年以來,日本也缺乏在其他領域積極成長、能夠與汽車產業一樣成為經濟支柱的新產業。今年投入營運的半導體公司Rapidus,獲得日本政府和多間日企幫助,旨在實現尖端半導體的國產化。社論認為,在這些可能帶來創新的重要產業關鍵期,不應該在有需求時,刻意迴避政府的支持。

社論最後強調,日本現時面臨內憂外患,老齡化社會下年輕人口減少,重要產業難以獲得新鮮血液,變幻的國際貿易局勢也會衝擊日本出口。在此情況下,日本各間企業應當跳出舒適圈,制訂更大膽尋求創新的戰略,日本政府也要給予企業更多創新領域支持,才有望推動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