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推出的人工智能(AI)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早前一經問世,便吸引全球關注。《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分析稱,日本近年在AI領域未能取得突破,人才不足、交流不暢、缺少競爭環境,都是日本未能誕生類似DeepSeek的新科技產品重要原因。
東京大學創新及管理專業教授、日本AI研究第一人松尾豐表示,日本初創企業應當將DeepSeek的出現視作一種鼓舞,正視與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的差距,「如今中美已經成為AI領域兩強,與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競爭一樣。日本應當在與韓國、新加坡和歐洲各國的競爭中不要落於下風。」
東京大學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教授杉山將分析,日本現時高科技研究機構普遍依賴海外人才,經濟產業省早在2019年已預計到2030年,日本會有12萬人的AI人才缺口。
專家籲利用創業對接人才
然而在日本,AI相關的資訊和創意類專業招生名額極少,東京大學甚至沒有專攻AI技術的學院,待到完善專業設計、加強師資力量、重整招生計劃,想要完全依靠日本自行供應人才,可能為時已晚。
總部位於東京的AI軟件業務公司PFN行政總裁西川徹認為,日本職場需要推動人才跨領域交流,「這背後需要透過扶持新興企業,利用創業將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對接,這才能令科技人才掌握多種技能,強化整個團隊。」
松尾豐致力支持學生創業,他認為日本社會並不缺乏創意創新的種子,但社會整體的保守氛圍,令許多初創企業未能萌芽,也令日本科技產業失去趕上AI潮流的機會,「當局應當首先充分利用本地的年輕人才和新技術,鼓勵他們不斷挑戰,去創造新的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