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介紹「謀攻」執法行動打擊詐騙、網絡罪案及反洗黑錢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鄧偉明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香港去年錄得44,480宗詐騙案及損失91.5億元,其中網上騙案就佔27,485宗(61.79%),總損失49.2億元(53.77%)。為此,香港警方由本月7日至17日一連11日展開代號「謀攻」的大型執法行動,主要針對詐騙、網絡罪案及相關洗黑錢罪行。其間,香港警方聯手內地公安搗破兩個涉嫌安排內地傀儡來港以騙取的內地居民銀行扣賬卡購買金飾,以及使用假文件在港開設銀行戶口作清洗犯罪得益的跨境洗黑錢犯罪集團。香港警方又破獲兩個利用AI換臉技術進行網上詐騙及開設銀行戶口洗黑錢的本地犯罪集團。行動中,兩地合共拘捕503人,分涉404宗騙案及科技罪案,涉款15.6億元。

被捕的503人(18歲至80歲),333男170女,大部分涉及「串謀詐騙」、「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罪行。在他們涉及的404宗騙案及科技罪案中,以電話騙案、網上購物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為主。

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昨日表示,香港警方早前已留意到兩個活躍內地和香港的犯罪集團,負責清洗香港及內地騙案所得款項。

兩地交換情報鎖定犯罪集團

他介紹是次偵破的其中兩宗案件。在第一宗案件中,該跨境犯罪集團以騙取的內地居民銀行記賬卡資料在香港珠寶店購買金飾,以清洗犯罪得益。

該集團主腦會從內地各省招募傀儡,然後分批帶他們經陸路口岸到香港及提供賓館住宿,其間指示他們到不同珠寶店以電子支付方式購買金飾,金額由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全部金飾需交予集團處理。初步調查顯示,該集團涉及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共240宗內地騙案,涉款1,850萬元人民幣。

本月8日,香港警方與內地公安展開聯合行動。其間,內地公安在內地以詐騙罪拘捕17人,包括主腦及曾到香港購買金飾的傀儡。香港警方則拘捕了3名剛於金舖購買金飾的傀儡,以及起回34件金飾,總值約83.6萬港元,其中兩人已各被暫控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於本月1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還押至7月4日再訊,餘下一人已獲准保釋,5月下旬再向警方報到。

在第二宗案件中,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與國家反詐中心及內地公安於去年底在經情報交流後,鎖定了一個跨境犯罪集團。該集團涉及分批帶內地傀儡經陸路口岸到港後,提供內地銀行文件、工作證明、電費單等虛假文件,到本地銀行開設戶口。調查顯示,該集團與前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的61宗本地騙案有關,涉款2,670萬港元,相關騙款由該集團所開設的傀儡戶口收取。

多名港人持有傀儡戶口被捕

本月10日至15日,香港警方與內地公安採取聯合行動。內地公安在內地搗破該犯罪集團製造假文件的工場及拘捕12人,香港警方則以「洗黑錢」罪名拘捕2男2女(20歲至50歲)本地人,他們報稱任職運輸、售貨員及家庭主婦等,俱為本地傀儡戶口持有人,涉及9宗本地投資騙案、求職騙案、假冒官員及假冒客服案件等,涉款約106萬港元。

香港警方同時與銀行密切合作,透過騙案預警機制,自今年3月起已成功阻止26名本地潛在受害人將資金轉賬至可疑傀儡戶口,避免進一步金錢損失。在其中一宗個案中,香港警方與銀行留意到一名來港留學的內地研究生入錢至可疑戶口,警方隨即致電及上門阻止,最初研究生一度拒絕相信警方,但在警方告知同案已有其他受害人後,研究生始恍然大悟是墮入了假冒官員騙案,而警方與銀行合作成功攔截了30多萬港元。

呂智豪強調,警方會繼續致力打擊同類跨境罪行,並與銀行及相關持份者保持緊密協作。

深偽換臉扮「美女」 誘開電商平台

香港警方在代號「謀攻」的執法行動中,商業罪案調查科經情報搜集及深入調查,偵破兩個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犯案的本地詐騙集團,拘捕19名男女。其中一個詐騙集團由主腦及骨幹成員租用荃灣區一工業大廈單位作詐騙中心,再從不同渠道招攬本地年輕男女加入,以「年輕貌美及事業有成」的女性作「人物設定」,透過網上交友媒體或平台尋找境外受害人,並以話術及AI換臉技術製作虛擬相片或視頻,不斷發放給受害人及開展對話,發展關係及贏取信任,達至「洗腦」效果。

●警方破獲本地詐騙集團設於荃灣工廈單位內近千呎面積的詐騙中心。

經連日「噓寒問暖」及「炫富」後,該集團成員就會以「零風險賺快錢」作招徠,誘使受害人在虛假電商平台開網店「創業」,售賣虛假電商平台網店內的商品,包括電腦設備和電話等,以轉售賺取可觀差價。

●警方在詐騙中心電腦內發現有深偽照片素材。 警方圖片

製作虛假流量 誘以虛幣「充值」

為增加可信性,該集團會製作虛假流量及大量客戶訂單,並會假扮電商平台客服,要求受害人以虛擬貨幣「充值」作購買轉售商品之用,但其實網店、買家、店內商品及訂單全屬虛構,最終受害人無法取回本金及所謂的利潤,創業夢碎及血本無歸。

香港警方於本月10日深夜展開行動,搗破該詐騙集團位於荃灣的詐騙中心,以「串謀詐騙」罪拘捕7男4女(20歲到37歲),他們報稱侍應、文員及無業,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行動中,警方除在現場電腦內檢獲AI換臉的素材外,並檢獲多部智能電話 、電話卡,還有詐騙用的劇本、內部教學筆記及講稿等,另檢獲逾200萬元懷疑犯罪得益財產,包括名貴手錶及跑車。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表示,檢獲的教學筆記詳細說明怎樣設定「人物設定」、接觸受害人及進行「洗腦」流程、如何說服受害人開網店及充值等。初步調查發現,犯罪集團已營運一段時間,每日平均接觸約100名潛在受害人,估計每名受害人損失5萬至10萬元,推算集團每星期的騙款高達100萬元。

馮培基強調,香港警方會透過不同渠道,包括與國際刑警及海外執法機構合作,聯絡相關海外受害人及識別可能本地受害人作出跟進。

盜用報失證件 「換頭」開設賬戶

在是次行動中,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又鎖定一個本地詐騙集團。該集團涉嫌由去年3月至今年2月期間,盜用至少21張已報失的香港身份證,以AI換臉方式將集團成員的五官融入報失身份證的頭像,或直接將成員相片取代身份證上頭像的手法,試圖冒充已報失身份證市民身份,向多間銀行合共遞交44個網上開設銀行戶口申請,其中30次順利通過身份驗證程序開設銀行戶口,包括15次屬利用AI換臉方式。該集團再利用戶口申請借貸、信用卡及清洗犯罪得益,涉款逾200萬元。

本月10日,網罪科探員於全港多個目標地點以涉嫌「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等罪名,拘捕6男2女(24歲至41歲)包括集團主腦及骨幹成員,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行動中,警方檢獲多部手提電話、電腦及外置儲存裝置等證物。

謊稱AI助入市 呃下載炒股軟件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孫伊琪昨日表示,近日警方接獲多宗投資騙案,案中受害人透過加入分享股票消息群組,再被誘導下載不同「App(軟件)」,聲稱能利用人工智能(AI)協助入市,並誘使受害人透過該App平台充值。

有關騙徒為誘使受害人投放更多金錢,平台會顯示有關投資不停升值。在其中一個個案中,騙徒聲稱受害人的資產達到一億港元,但當受害人欲提取款項時,騙徒就會藉詞要求繳交不同手續費,不斷要求受害人進一步轉賬,直至受害人察覺受騙。

孫伊琪提醒,市民不要輕信網上所謂「投資專家」或使用不明平台,應該透過證監會註冊投資機構進行投資,如有懷疑,可致電防騙易24小時18222熱線查詢。

人工智能發展快 有圖未必有真相

她強調,隨着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現時「有圖未必有真相」,高科技欺詐工具令人防不勝防,市民要時刻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犯案。網罪科會繼續與相關業界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打擊網上騙案,同時會致力提高市民對防騙資訊認識。市民下載使用警方推出的「防騙視伏器」同「防騙視伏App」,可大大減低受騙的風險。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