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7月來深。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當維多利亞港的晚風遇見深圳灣的浪潮,一場跨越深港的文化對話正翩然起舞。2025深圳濱海藝術中心「樂舞華章國韻傳承精品展演」品牌節慶近日正式啟幕,誠邀港人北上共賞為期五個月的國潮藝術盛宴!從非遺舞蹈的活態傳承到芭蕾經典的當代演繹,從絲路樂舞的異域風情到水墨意象的科技重構,本次展演活動以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舞蹈藝術為載體的創新實踐,通過經典復刻、非遺活化、跨界融合三大維度,構築起傳統與現代對話的時空劇場,將為粵港澳大灣區觀眾奉上一場精彩的精神文化盛宴。

千年文脈碰撞時代審美 解碼文化基因創新表達

以「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為理念,本次展演集結中央芭蕾舞團、楊麗萍工作室等頂尖藝術力量,推出多部經典佳作。其中,中央芭蕾舞團《紅色娘子軍》以西方芭蕾語彙重構紅色經典,在足尖旋轉間書寫民族精神的國際敘事。楊麗萍《孔雀》則以非遺舞蹈為基底,用靈性肢體語言構築生命輪迴的哲學圖景,現代舞台科技更將東方美學意境推向極致。還有中國當代舞蹈標桿之作「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由享譽國際的舞蹈家王亞彬、華宵一領銜主演,集結國內頂尖舞團靈魂舞者,以極致肢體語言重釋永恒經典。

文化地標賦能城市品格 灣區共築國潮藝術高地

作為近年深圳文化新地標,濱海藝術中心通過《天下大足》《二十四時舞》《大名狄公》等舞劇「深圳首演」展現文化擔當。前者以石窟造像為靈感,用當代舞蹈鐫刻大足石刻的千年匠心;後者創新構建節氣「時空劇場」,在環形投影與數字舞美中演繹四時流轉的詩意。中國舞協副主席趙鐵春監製x青年舞蹈家駱文博導演處女作,原創懸疑舞劇《大名狄公》以腳尖藝術織就權謀迷局,如絲入扣的懸疑敘事帶領觀眾體驗反轉迭起的盛世危情。新疆民族樂團《天山南北》攜馬頭琴與十二木卡姆奏響絲路交響,舞劇《水月洛神》以「詩書禮樂舞」五維敘事再現建安風骨,配合近年爆款IP《只此青綠》的國風美學,共同編織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當代盛景。

2025年,「樂舞華章 國韻傳承精品展演」藝術長征,既是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巡禮,更是深圳以文化軟實力定義城市競爭力的創新宣言。當千年文脈遇見先鋒城市,傳統藝術正在南海之濱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傳奇篇章。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