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香港警方為打擊中小企業詐騙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於前天展開代號「擊築」新一輪執法行動,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4家中小企業6人,共涉騙2,000萬元。在該4家公司中,包括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臥龍科技顧問有限公司, 其中「藝園」為「黃網媒」Channel C的營運公司。疑為該公司背後控制人的男子與其妻,以及「藝園」一名女董事和另一名相關連公司女職員,涉嫌串謀以關連公司相互轉賬,先「泵水」後「抽水」,製造營業額暴跌逾三成的假象,詐騙政府逾1,200萬元貸款。

據了解,涉案公司分別為萬佳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納爾科技有限公司、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及臥龍科技顧問有限公司。4間公司共有3男3女(29歲至45歲),被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及詐騙拘捕。首兩間公司各有一名男申請人被捕,共涉騙款近600萬元。「藝園」涉及詐騙900萬元,為本案金額最高一宗。
「藝園」主要業務為營運本地網上媒體Channel C,「臥龍」則為相關連公司,涉詐騙300餘萬元。兩間公司有4人涉嫌串謀詐騙,包括45歲男子陳智行和其35歲姓曾妻子、夫婦旗下一間物流公司42歲姓馮女職員,以及「藝園」一名29歲姓曾女董事。警方前日搜查有關公司辦公室及被捕人住所等,檢獲大量銀行文件、手提電話及電腦等電子裝置調查。
關連公司涉相互轉賬「先泵後抽」
據了解,警方根據情報展開調查,懷疑Channel C相關營運者涉嫌詐騙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但沒有向員工支付工資。調查所知,Channel C並無在公司註冊處或商業登記署註冊,但其營運地址與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共用葵涌一棟工業大廈的同一單位。
雖然「藝園」的董事兼股東是一名29歲姓曾女子,同時是臥龍科技顧問有限公司賬戶的用戶,但調查發現,案中姓陳男子是「藝園」的銀行賬戶用戶之一,也是「臥龍」等4間公司的董事,包括與妻子共同擁有一間物流公司,懷疑陳是背後控制人,並有份營運網媒Channel C。
案情顯示,「藝園」以姓曾女董事作為貸款人申請900萬元貸款,即特惠貸款的上限,而「臥龍」則以姓陳男子作為申請人借貸逾300萬餘元。為了符合兩份貸款申請資格,兩間公司涉嫌透過從其關聯公司賬戶或陳的個人賬戶轉賬,來誇大其「銷售營業額」,以增加該兩間公司相應參考期的賬戶餘額,從而在這些月份預測更高的「銷售營業額」。 其後,該些增加的「銷售額」大部分從該兩間公司賬戶轉出到姓陳男子、「藝園」女董事和物流公司女職員賬戶。
製營業額暴跌假象 滿足貸款要求
警方相信疑犯處心積累,利用其他關連公司的銀行賬戶轉賬給申請貸款的公司,持續3個月誇大營業額,在3個月過去後就停止轉賬,造成營業額下跌超過三成的假象,以符合申請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貸款要求。調查發現,這些轉賬並不涉及實際營運,相信有人安排製造假賬目及假文件騙政府資助。
警方強烈譴責不法之徒利用政府紓困措施,以欺詐手段騙取政府貸款,警方積極追查有關資金流向,對收取資金者進行財富調查,追查到底。
行動仍然繼續,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表示,會繼續與持份者,包括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銀行業界、監管機構及強積金信託人保持緊密合作,交換情報,就可疑申請作主動、全面及深入調查。
【背景鏈接】計劃原意減企業負擔保就業
香港特區政府因應新冠疫情影響,於2020年2月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旨在紓緩企業因收入減少而無法支付僱員薪金或租金的壓力,避免企業倒閉和裁員。
該計劃由政府百分百擔保,利率優惠,每家合資格中小企業的最高貸款額為27個月的員工薪資及租金,總額或900萬港元,以較低者為準,最長還款期限為10年。中小企業可申請僅在前30個月償還利息,申請時須提交財務文件,例如銀行結單或損益報告,以顯示其銷售額下跌30%,或開支證明文件,例如強積金記錄及銀行結單,或租賃協議和租金支付記錄。
樓下水牌未換 辦公室無人應門

香港文匯報記者去年10月曾到Channel C位於葵涌大連排道宏達工業中心的辦公地點了解,發現Channel C員工仍在上址辦公,惟昨日再到上址,卻發現該單位重門深鎖無人應門,但大廈樓下的水牌仍有顯示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的名字。

記者其後得知Channel C已於較早前搬往毗鄰的美華工業中心一單位,原來上址也是陳智行旗下多間公司的登記地址。目測的該單位約400呎,內有約7至8人在工作,但門外並無水牌寫明「Channel C」。有員工表示,對其營運公司涉嫌詐騙政府貸款不知情,又透露已被拖欠薪金近3個月。
「亂賬」醜聞纏身鬼祟「搬竇」 員工揭遭拖糧近3個月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Channel C幕後金主陳智行涉嫌詐騙政府貸款,揭發其營運公司資金來往有蠱惑。多年來,圍繞Channel C的醜聞不斷,包括頻傳財困和拖糧,被前員工質疑財務不透明,更被社會質疑不務正業,表面上發布生活時事資訊,惟暗地裏以「軟對抗」方式煽動仇恨、分化社會,因其資金運作不明,又捲入詐騙案被揭「混賬」,加上被讀者唾棄,其前景堪虞,可謂咎由自取。

網媒Channel C於2021年7月創立,並招攬停刊的《蘋果日報》記者作班底,以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Artview Media Production Limited)名稱經營,多年來頻傳財困及陷入輿論質疑中。
2023年中,Channel C傳出財困,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兼Channel C多媒體製作主任陳朗昇與另外幾名員工開直播宣布「告急」,要求支持者課金,稱一直為Channel C提供財政支援的「有心人」通知,由於出現經濟壓力,無法繼續作出財政上支持,Channel C須在一個月內自負盈虧,否則將在短期內結束營運。在直播「告急」的3天後,Channel C已收到700多萬元訂閱費。
早前有媒體披露Channel C不僅拖欠員工薪資及將員工解僱,管理層更把籌得及本應用於營運的資源,挪作己用。報道指,有Channel C前員工於網上發文控訴被欠薪,亦有前員工向勞工處報案追討欠薪。據當時的內部員工反映,公司每月運營開支約60萬元,但收入與貸款共計逾千萬元卻不知去向,又質疑公司內部財務混亂,老闆陳智行早前經營的物流公司也存在諸多問題,陳智行甚至被貼街招追債。

「軟對抗」老手 生活時事掩飾煽仇帶節奏
除了財務問題,Channel C還被質疑不務正業,表面上發布生活時事資訊,惟陰陽怪氣以「軟對抗」方式煽動仇恨,包括抹黑特區政府政策、刻意醜化官員和執法人員形象,挑撥內地和香港矛盾及分化社會,導致其公信力受損,讀者群持續萎縮。
2022年2月,時任記協主席的陳朗昇被揭發背妻嫖妓後,仍繼續以記者身份出任記協主席,可見Channel C已變身「後蘋果」反中媒體大本營。2025年4月12日 ,Channel C引用路透社不實報道,造謠指民主黨高層被北京「威脅」解散。近日在關稅戰報道中,又嘲諷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官員。2025年4月9日,Channel 又借「黃牛黨」事件,故意將矛頭指向內地遊客。
Channel C的報道亦被批評譁眾取寵及違反專業操守。2022年,元朗朗屏邨業主大會相關報道中,當時身為Channel C副採訪主任的陳朗昇,利用記協主席及自身媒體身份進入現場。他罔顧事實,肆意抹黑朗屏邨現屆法團及管理委員會,更在報道時片面截取信息,誇大所謂「問題」,煽動居民不滿情緒,試圖影響會議表決結果。
在疫情期間,Channel C為了製造話題和「吸睛」,故意截取一些醫院的局部畫面,聲稱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病人得不到妥善救治,並沒有全面客觀地呈現香港抗疫的整體情況,而是通過片面的信息誤導公眾,引發社會恐慌,給抗疫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話你知】「黃圈」黑暴詐騙政府資助屢見不鮮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香港特區政府於2020年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以紓緩中小企營運壓力,卻被不法之徒騙錢自肥。警方自2021年開始,已偵破多宗集團式騙案,合共拘捕逾百人,涉款近6,000萬港元。警方又於2024年1月拘捕35人,揭發有詐騙集團利用中介公司騙取「科技券資助」,涉及50宗案共逾1,000萬元資助額。
染指百分百貸款非首例
在警方偵破的多宗詐騙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的案件中,不乏「黃圈」以至黑暴中人被捕,例如2022年10月,警方拘捕本土極端團夥「BlackBloc小隊」一名22歲成員,涉嫌夥同詐騙集團詐取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470萬元。

2024年1月,警方於針對「科技券」詐騙案的行動,拘捕了多名標榜反政府的店舖的負責人,包括「同行物流」創辦人林進及其黨羽張居正,以及「黃色經濟圈」(隱世市集)的陳詠怡等人。他們涉嫌提交超過400宗「科技券」申請,圖謀騙取9,900萬元的政府資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