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會士、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提及,國家發改委計劃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推動1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支持創新型企業及硬科技發展。筆者認為,國家如此重視硬科技,我們要洞悉未來經濟走向,就必須了解硬科技的具體含義及其重要性。

2010年,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米磊博士將那些需要長期研究投入、持續積累、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引領和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定義為「硬科技」。

納米技術,就是典型的進軍微觀世界的硬科技代表。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960個最顯著的前沿科研方向之89%均涉及納米技術。

對硬科技的投入體現國家發展的長遠眼光。從科學發現到硬科技的技術創新,逐漸輻射構建成完整的硬科技產業形態。硬科技產業集群根植於物質、能量、信息、空間和生命五大元素。

物質部分主要包括高端數控機床、4D打印等。能量部分主要包括全固態電池、再生能源等。信息部分主要包括芯片、5G基站等。空間部分主要包括衛星、大飛機等。生命部分則包括醫療診斷與影像設備等。這些領域都需要長期研發投入和持續不斷的技術積累。以光電芯片領域為例,涉及高科技芯片的設計和製造,具有高技術門檻和壁壘,代表企業有源杰科技和奇芯光電等。

筆者認為,今天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硬科技是開路先鋒。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研製人員共規劃102項關鍵技術攻關,並使用第三代鋁合金材料,這些都是硬科技的成果。

另一方面,很多香港企業近年亦在硬科技上有成果。以HKTVmall母公司為例,該公司於2023年試行自行研發的全自動零售商店及系統,以實現「無人超市」,機械臂會根據客戶訂單收集貨品,並將貨品運送至指定智能櫃以供顧客領取。

硬科技創新將帶動未來產業。研發硬科技,須十年磨一劍,長期攻關。筆者建議香港的官產學研持久通力合作,推動本地硬科技的研究和落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