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劏房戶家居狹窄,對兒童身心成長造成長遠負面影響。社會福利署(社署)於2024年7月推出由關愛基金資助的「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給劏房家庭提供共享廚房、飯廳、兒童學習空間、自助洗衣設施等,大受劏房家庭歡迎。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討論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的最新進展。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指,扶貧委員會上月已落實撥款,支持太子、深水埗東以及馬頭角三個新社區客廳項目,預計年內投入服務,至年底合共有9間社區客廳啟用。有議員指出,油尖旺區劏房戶集中,但目前仍無社區客廳。孫玉菡表示正商談中,未來會有,甚至可能不只一間。

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建議政府主動接觸商界,或利用油尖旺區政府物業改造,早日於區內設置社區客廳。孫玉菡回應說,區內較難找到合適地方,但有信心日後能夠於區內開設社區客廳:「還有很多很有心的人士找我們商討。即使有挑戰,我們頗有信心、在我下次跟大家公開說時,我們應該會有油尖旺區的社區客廳。因為細節還沒簽訂,我不方便講,但我肯定有的,甚至可能不止一間。」他解釋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強調政、商、民合作,政府物業將會優先提供給社福機構使用,不會將政府物業改造成社區客廳。而由商界及社福機構自訂社區客廳服務及設施內容,亦能更有彈性。

政府自2021年起未有再公布貧窮線,改為「精準扶貧」,目標群組包括劏房戶、單親戶或長者戶,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質疑未能有效評估貧窮人口。狄志遠:「如果我舉辦老人千歲宴,大家長者開開心心食飯,是有幫助的,但吃飯後我可否結論是已扶貧?是否有社區客廳,便說劏房戶已經可以離開貧窮?」

孫玉菡回應說:「狄志遠議員每次就扶貧工作都提出他數個口號式講法,包括愈扶愈退步、沒策略、沒目標、沒數字,這個我完全不同意。你想量度一個人是否健康只是看BMI(體質指數),不看其他東西,只要BMI合格便可。但你想一想香港BMI有何意思?設立目標群組是有何意思?例如劏房戶BMI是沒有問題,但你可以想像,他看東西不清楚、想配眼鏡,你叫我量度BMI有何用?你應該給他一副眼鏡,社區客廳便是這副眼鏡。」孫玉菡說每個扶貧項目都有邀請學術界評估成效,經過兩年工作,認為已有明顯進步。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