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操表示,公益服務不僅是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海怡寶血小學校長林淑操是今次學生公益服務獎評審之一。她在典禮分享時表示,公益服務不僅是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當前,香港社會在環境、教育及貧窮等面臨諸多挑戰,均需要全社會關注與行動。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樑,青年學生應該肩負起這份責任,而參與公益活動不僅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敏感度,這對下一代的成長至關重要。

學生展現對多元化公益服務熱忱

林淑操回顧了評審過程中,很多參賽學生展現了參與多元化公益服務的熱忱,例如有學生在12歲時已成立非牟利機構組織;有學生一年內獲得40項社會服務獎項;有學生參加多個志願團隊,透過訓練提升自身能力,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青少年。

她提到,有一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以一句「只要我力所能及,我都願意服務他人」打動了評審,積極負責校內每周的升旗活動,展現不凡的毅力與品德;一位非華語的中國籍學生因為自身的身份認同,主動參與升旗隊並負責訓練學弟學妹。這些行動的背後,體現了學生良好品德與社會責任感,是社會最珍貴的價值。

在參與服務獎學生的感言中,經常出現關愛、感恩、發揮潛能、貢獻社會等詞彙,林淑操表示,無論是為流浪動物尋找家園、為獨居長者準備飯盒,還是初中生為3歲至6歲孩子擔任義務老師,這些經歷不僅幫助學生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拓展了人生視野,為未來儲備了重要養分。

教育者應做「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

林淑操又分享了自己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反思: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她強調,教育者應肩負起「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的角色,並以「立德」為根本目標。

一個關愛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來構建,今次比賽的意義不僅限於獎項本身,更在於啟發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激勵他們投身公益事業,用青春書寫精彩人生,為建設美好香港貢獻力量,她期望未來有更多學生因為這項活動而關注社會,積極參與公益,成為愛國愛港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