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恒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香港憑藉金融、貿易和航運等傳統服務業,成為東方之珠及亞洲四小龍之一。然而,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當下,香港經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站在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關鍵路口,亟需尋找新的產業增長密碼。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特區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從《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發布,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彰顯出其推動創科發展的決心。
創科發展無疑是香港破局的關鍵,不但能催生新興產業,同時能賦能香港從傳統服務業向高附加值的科技產業轉型,構建更多元化、更穩固的產業結構,使其具有新模式、新動能,煥發新生。其中一個由創科帶動經濟發展的火熱例子便是低空經濟。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民用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這一經濟形態因其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而備受關注,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香港高校在高性能新材料、複合材料、航空航天設備研發上多有累積,有望轉化成適合低空經濟用途的產品,孵化出低空經濟相關的先進製造產業。
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香港是國際交通樞紐之一,在高空領域有着豐富的交通管理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對做好低空飛行規劃起到借鑒作用。香港可充分發揮在人工智能技術、感知技術、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方面的優勢,結合豐富的空中交通管理經驗,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成為低空飛行規劃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低空飛行網絡的「大腦」。
在發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業界經常面對飛行器本身或不當使用導致的安全與隱私問題。香港的保險行業有多年歷史,市場成熟,同時有着完善的法律基礎,一直以來受到全球投保者的信賴。香港可開發與低空經濟相關的保險種類、拓展保險責任範圍,參與低空飛行器監管或飛行規劃平台等數字化系統的建設,與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究低空經濟發展中的風險特點和保障需求等等,成為全球低空經濟服務中心。香港的檢測、認證行業同樣能夠依託低空經濟趁勢而起。香港可以成為國際政策及內地政策及認證的交匯點,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相關的產品、服務或技術,提供開拓海外市場的途徑。
形成國際產業集群
從低空經濟的發展可以見到,創科發展促使了交叉學科以及產業的融合發展。香港理工大學在積極探索醫學和工程的「醫工結合」、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的道路,並在科研成果轉化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例如能造福全球兒童眼部健康的近視控制鏡片,全球銷售量逾4,000萬片;整合了人工智能功能的自助式眼底照相機,能夠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三種常見眼病的篩查;研發了用於脊柱側彎無輻射評估的三維超聲波成像設備等。這些科研成果都可為香港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未來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有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香港創科發展之路有獨特優勢,但絕非一馬平川。土地資源緊張、工業基礎薄弱、科技人才短缺與流失、科研生態鏈不完整等問題都有待解決。在土地方面,可通過優化土地規劃,如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為創科產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在工業基礎方面,鼓勵高端製造業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促使高技術含量、高增值空間的製造業或工業落地香港;在重工業、基礎工業方面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作用,彌補自身不足;在人才培養上,加強與高校的合作,開設更多符合新時代產業需求的專業課程,同時加強優惠政策吸引海外科技人才來港;在科研生態鏈方面,加大研發投入達到國際創科中心的研發投入水平,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機制,為尖端的實驗室科研成果尋找應用場景和轉化途徑,提高成果轉化率。
香港創科發展對於產業轉型升級和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意義重大,這不僅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必然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