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當天,TANK(手捧鮮花者)與浙大二院醫護團隊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歌手TANK(呂建中)有先天性心臟病。圖為去年6月,TANK在台北場演唱會上。網上圖片
●浙大二院醫護團隊針對TANK的病情展開多學科聯合會診。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我從未感受過原來心臟可以跳得這麼有力,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接過醫護人員遞上的鮮花,台灣歌手TANK(呂建中)的語氣充滿感激之情。因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導致的肝功能衰竭,TANK一度生命垂危,甚至做好了放棄治療的念頭。最終,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二院」)醫護團隊的全力治療下,他成功接受了亞洲首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併肝功能衰竭的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並於4月7日康復出院。TANK出院的消息很快登頂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讚中國高水準的醫療水平,並祝福他的「重生」。●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

「TANK是2024年3月首次來我們醫院進行檢查的,當時他的情況已經非常糟糕了。」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浙大二院院長、移植中心主任王偉林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回憶道,受家族遺傳性心臟病的影響,TANK於2007年意外昏倒在舞台上,此後便被植入了心臟起搏器。「此後近20年裏,他的心臟疾病一直無法得到根治,而心臟疾病的進展也逐漸令肝臟不堪重負。」

病情惡化 堅持接受保守治療

經過全面檢查,王偉林發現TANK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肝硬化失代償期、心力衰竭等多重嚴重疾病。在召集移植中心、綜合ICU、麻醉手術部、全科、放射、超聲等科室專家進行多學科的聯合討論與權衡後,王偉林所領銜的醫護團隊認為傳統單一移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最後一致決定唯有進行「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才能根治病情,挽救他的生命。在接下來的時間裏,TANK在醫院堅持不懈地接受保守治療,同時積極與醫生保持溝通,滿懷希望地期盼着轉機的到來。

然而,儘管醫院傾盡全力進行救治,依然阻止不了病情的進一步惡化:2024年8月,TANK出現了發熱和胸腹水感染;9月初時,他已無法自行站立,每日引流的胸腹水高達5,000ml,必須要補充大量的白蛋白和電解質才能維持生命所需。到了2024年11月初時,TANK幾乎沒有食慾,營養嚴重不足,需要通過鼻孔放管子灌注營養液,血壓也在逐漸下降。更糟糕的是,他的心臟和肝臟功能指標都極度異常,凝血功能也出現了問題。「當時真的太痛苦了!」TANK坦言,自己的姐姐很早便因為家族遺傳性心臟病離開人世,「我想或許是時候去陪伴她了。」

轉機初現 12小時移植心肝

就在TANK深感疲憊、意欲放棄之際,轉機初現。2024年11月21日,一位因特重度顱腦損傷致腦死亡的大愛者無私地捐獻了器官,TANK迎來了移植手術的可能性。然而,心肝聯合移植手術難度極高、圍術期(指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直至基本康復,編者註)管理複雜、多學科協作要求極高,全球僅少數醫學中心能開展,被譽為器官移植領域的「珠穆朗瑪峰」。與此同時,TANK的特殊情況又增加了手術難度。「長期慢性病程導致他的心臟肥大、肝硬化嚴重、門靜脈高壓伴廣泛靜脈曲張。」

作為TANK的主刀醫生,王偉林坦言,TANK的心臟對血流動力學波動極其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手術失敗。針對這一難題,浙大二院的醫護團隊決定採用體外循環——ECMO輔助過渡的血流管理策略,綜合精準抗凝管理與實時體溫調控,並嫻熟運用改良背馱式肝移植術式,得以在心臟移植後迅速銜接肝臟移植,最大程度減輕了對全身血流循環及移植器官的影響。「整個手術持續了12個小時,最終我們為TANK換上了健康的心臟與肝臟,並將其轉入綜合ICU進一步治療。」

TANK由衷感謝:重新站在陽光裏

「此次手術成功的背後,是浙大二院多學科團隊協同合作的成果,也是醫院立足多個國家級平台,始終堅持以創新為引擎、人才為基石、圍繞重大疾病進行高水平聯合攻關的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心臟中心主任王建安坦言,在全力建設世界一流醫院的征程中,浙大二院始終致力於「回答別人沒有回答的問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難題」,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貢獻智慧與力量。

TANK7日在微博發長文回顧了自己的治療歷程,並對醫療團隊、捐獻者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字裏行間都表露着他對於康復的喜悅:「是的,我們重新站在了陽光裏。你們的老朋友TANK,正式歸隊!」

【話你知】台灣歌手TANK

●本名呂建中,1982年2月6日出生於中國台灣台東縣,2003年發表第一首音樂作品《怎麼忘》,2005年簽約華研國際,正式出道。在隨後的音樂生涯中,Tank留下了大量傳唱度頗高的作品,比如《給我你的愛》 《三國戀》《千年淚》《專屬天使》《非你莫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