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打卡拍照上傳社交平台、CityWalk漫遊街頭巷尾,是時下的旅遊風尚,香港正積極打造「無處不旅遊」的旅遊友善環境,吸引各地長短途旅客。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香港多個網紅打卡點和熱門遊玩地現場直擊,發現部分打卡位存在較為嚴重的交通隱患。運輸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有關地區的步行環境優化措施,將於本年中、第三季內完成。據香港文匯報了解,部分工程將於暑期旅客高峰期進行。有區議員認為,須就有關情況提前告知旅客,並給出其他打卡點建議,一方面可利用機會主動推介,另一方面亦可避免讓旅客失望而歸。有立法會議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建議特區政府和旅遊業可進一步調整思維,主動發現、主動管理、主動規劃熱門打卡區域,主動引導打造香港旅遊新亮點。

熱門打卡區域

清明節當日(4日)下午1時左右,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堅尼地城石牆樹現場所見,雖然警方已放置錐形路標在行人路上,並用橙色警示帶以劃分行人路與車道,但大部分遊客還是集中在車道打卡。下午1時半,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記錄,一分鐘平均有十多輛車駛過,直行車輛車速較快,準備在路口轉彎的車輛則會適當減速,但遇上有人在路上打卡,有司機會按喇叭作提示。

最高峰驚見70人停留打卡

值得注意的是,該打卡處附近停放的小巴有機會造成行駛車輛司機視線盲區,香港文匯報記者亦看到有車輛幾乎擦身駛過拍照的遊客。行人過馬路處站了很多遊客,故過馬路的市民亦會打斜過,或找其他位置過。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此處觀察約40分鐘,最高峰現場同時聚集約70位遊客停留打卡。來自深圳的肖小姐比較謹慎,她在石牆樹一側車道拍了幾張照片,但擔心身側來車,不時用餘光或轉頭向旁邊留意小巴後面的車況。「感覺還是有點危險,不會超出小巴停放的區域。」若未來能把行人路加寬,她認為會便利大家打卡。

科士街是不少居民的必經之路,香港市民蘇同學表示,不介意遊客打卡,認為是宣傳當區特色的好事,但走出馬路就不太理想,若政府擴闊行人路都是合適的安排。香港市民黎先生表示,歡迎遊客來玩,建議政府可以安排人員在此處溫馨提示遊客如何安全打卡。

●英文標示已清楚告知不要在此打卡,但相中人未有理會。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可宣傳其他景點免遊客失望而回

中西區區議員金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區內重視遊客打卡體驗,並建議警方等部門需要有系統化、常態化的跨部門聯合行動,增加宣傳和溫馨提示遊客安全隱患,特別是在內地假期前作預案、提前部署。對於工程期間的遊客體驗,她認為必須就此做好前期宣傳、現場告示等配套措施,而修路期間可透過提示宣傳當區其他特色,讓旅客不會失望而回。

●遊客在車道打卡,人車爭路易生意外。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建議派人手做好秩序管理和安全提示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隨着旅客消費和休閒模式的轉變,特區政府要盡快適應轉變,相關部門要對熱門打卡區域做到主動發現、主動管理、主動規劃,平衡好旅客體驗、市民生活和自然生態。譬如區議員可以發現最新的熱點打卡位,當區民政處就可以聯絡有關的部門一齊作短中長期的規劃。如果遊客喜歡到各個民生區、自然區打卡,有關部門可以率先在旅客多的時候,派人手到現場做秩序管理和安全提示,再進一步在民生區做些改善小工程,自然區可以實行每日預約,主動控制人數,達至雙贏局面。

運輸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為改善科士街的步行環境,運輸署已安排相關部門擴闊科士街石牆樹下的部分行人路,預計工程可於本年第三季內完成。據香港文匯報了解,因應水務署正在科士街進行的水管工程,及減低對附近校巴服務的影響,行人路擴闊工作將安排於暑假期間進行。

●遊人在科士街打卡,須注意交通安全。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文體旅局:續推「大城小區」增強深度遊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會透過十八區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有關旅遊熱點的建議,以挑選合適的發展項目,預期在今年上半年制定推進項目,希望發展具本港特色的旅遊產品和體驗。在豐富城市漫步路線方面,區議會與文體旅局在今年探討協作以宣傳不同地區的景點特色,例如把區內景點的推介加入旅遊指南等。文體旅局亦會持續針對市場趨勢推廣「大城小區」,增強香港深度遊。

●家長為小朋友打卡,似乎未有注意其身後有的士。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另外,運輸署回應表示,一直致力締造行人友善環境,透過各項優化步行環境措施方便遊人前往各區景點,體驗「無處不旅遊」。

●海濱長廊與熱門打卡點僅一街之隔,同樣有海景打卡位。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整體而言,運輸署一直在各區推展多項行人環境改善措施,例如移除行人路上非必要的交通標誌和行人欄杆、擴闊行人路、增設行人過路處、擴建行人過路設施、設置行人導向標示等。署方在沿中環荷李活道一帶進行了多項擴闊行人路、增設行人過路處和擴建行人過路設施工程,亦在中環設置了新行人導向標示系統,提供清晰方便的資訊,便利市民或遊客規劃行程。運輸署會繼續優化步行環境,方便市民或遊客前往各區景點,提升旅遊體驗。

旺區座位難覓 議員倡增臨時休息設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香港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市道漸旺,但同時不少遊客在社交平台上提到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區逛街難覓座位,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油尖旺區,發現剛過去的假期人流暢旺,時常能看到有遊客臨時坐在商舖前的階梯位,或是店舖門沿處稍作休息。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目前香港正在巴士站加設臨時休息設施,希望提升市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又建議政府在宣傳方面下更多工夫,在遊客密集的區域,或者在遊客常瀏覽的社交平台上作出更多溫馨提示,呼籲各人在附近公園臨時休息,一方面讓大家知道地區本身有密集特色,一方面也能讓旅客感受到香港對旅客的歡迎和照顧。

●遊客臨時坐在商舖前的階梯位稍作休息。香港文匯報記者康敬 攝

第一次來港遊玩的高中生江同學在旺角區走走逛逛,一個多小時就走了近7,000步,「我太累了,朋友還要去買點東西,我自己就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她希望,香港的購物商場附近可以增設供人休息的位置。

盼亞博館增椅子讓遊客休息

多次來香港追星的高中生文同學在旺角密集的小路疾走,有些迷路,故坐着休息一會,休息約5分鐘又繼續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自己多次來旺角區,明白這裏行人密集,行人路常常會比較擁擠,估計增加臨時休息設施有難度,她特別認真地說自己考慮下次要帶備一個可以在路上站着休息的支架,以備不時之需。但她提到,希望亞博館增加椅子等設施,供大家休息一下。

第一次帶父母來港遊玩的內地遊客林女士坦言,兩地在設施方面有些不同,比如內地的公交站一般有休息的椅子,但香港較少,第一次來也沒有經驗,特別是父母年紀大了,會比較辛苦,如果附近有公園的話都可以去休息一下,希望可以有一些公園休息處的指示給遊客,與她同行的友人都計劃在油尖旺一帶逛街,會買很多東西,提着走一路確實就更累了。

主動做好引流 兼顧安全及旅遊體驗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在科士街不遠處的海旁,是另一遊客青睞的熱門打卡位。香港文匯報在清明節當日現場觀察發現,該打卡點同樣存在交通隱患,但旁邊步行僅兩分鐘的位置,就有同樣可以「出片」的海濱長廊。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認為,旅客初到香港可能未必熟悉,建議可主動做好引流,幫助旅客兼顧安全和體驗。

T型路口一分鐘約15輛車經過

此區域是由爹核士街、堅彌地城新海旁相交而成的T型路口。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觀察到,即使護欄處有簡體字、繁體字和英文三種警告牌提示「請勿在行車路停留及拍照,違者可被檢控」,有遊客仍會在堅彌地城新海旁的車道旁,甚至橫越馬路到沿海護欄邊拍照。在爹核士街一側,有遊客會站到車道上拍照,一旁是臨時停放的汽車,隨時有機會啟動。據香港文匯報觀察,大約下午2時,一分鐘約有15輛車經過該路口。

事實上,香港文匯報沿堅彌地城新海旁的行人路往加多近街海濱長廊方向走約兩分鐘,在海濱長廊一側的行人路上,就發現一個同樣可以拍到海景且較為安全的打卡位,現場只有兩三個遊客。從上海來的彭小姐與友人一行3人在行車路一側拍照,彭小姐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這裏的照片,所以就找過來,她說,這裏很受歡迎,現場人也很多,坦言:「所以會站到馬路上,主要是地方太美了,大家都爭相出片。」

來自浙江的遊客殷先生與朋友在長廊附近開心拍照,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不太清楚旁邊的網紅打卡點,只覺得這裏也很漂亮。

加多近街近海濱長廊擬增行人過路處

運輸署表示,為配合中西區新建的加多近街海濱長廊,署方正聯同相關部門,計劃在加多近街近海濱長廊位置增設行人過路處。另外,運輸署亦計劃擴闊近行人過路處的部分行人路,方便遊人前往該海濱長廊,提升行人網絡的暢達性,預計有關行人過路處的工程可於本年中完成。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