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於2023年9月宣布破產,其博物館內藏有大量民眾捐贈的文物。當時不少英媒紛紛以「出售資產」為標題,稱伯明翰市議會或被迫變賣資產解決財赤,包括出售伯明翰博物館及美術館等的文化資產或有關股份,引發公眾恐慌。

伯明翰民眾和英國文藝界表示,博物館雖然不是核心的法定業務,但文化資產的珍貴性和歷史價值不能被忽視,不能落入唯利是圖的商人手中,或是作為套現的犧牲品。

許多伯明翰市民亦去信和致電詢問消息是否真實,網民則湧入伯明翰博物館的社媒賬號留言,要求不要變賣。伯明翰博物館和美術館發表公告回應,強調「出售博物館的說法」只是猜測和沒有依據的言論。

此外,英國三大藝文組織英格蘭遺產委員會、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國家彩票遺產基金也發表聯合聲明,希望能確保該市的文化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優先考量」,重建伯明翰的財政絕對不能以犧牲文化資產作為代價,任何出售文化資產的建議與想法都不適合。文化資產不應被視為對資源的消耗,而應是經濟再生的關鍵。

伯明翰博物館資深保存修復人員德雷克認為,相關說法不太可能成真,這種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問題,且在伯明翰居民眼中與城市歷史相關、是極具價值的藏品,例如早期的消防車和炸魚薯條機等,在外人眼中可能並不值錢。此外,變賣文物會失去民眾信任,打擊未來捐贈意願,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