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法會議員表示,香港必須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建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融資平台功能。圖為從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高樓向東眺望,深港一河之隔。 資料圖片
●港青呼籲同輩積極投身創新科技領域。圖為去年香港國際創科展。 資料圖片

多位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必須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他們建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融資平台功能,推動綠色金融標準制定與碳交易市場建設,採取措施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參與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搭建促進內地和香港中醫藥參與國際商貿平台,兩地更好「併船出海」,持續深化香港「超級增值人」角色。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黃俊碩表示,香港要善用作為國家最開放、最自由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進一步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企業的上市、發債集資平台;全面推動「虛擬資產」及「綠色金融」的發展,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綠色金融中心,協助內地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包括制訂碳交易標準、進行綠色認證、將綠色金融產品出口至海外等,更好助力國家推動低碳轉型與相關國際合作。

共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他認為香港要讓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業更好把握國家發展機遇,透過持續加強香港與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內專業服務業界的交流及合作,全面提升大灣區專業服務業的國際化及專業水平,攜手為內地企業「併船出海」,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新興市場,深化「超級增值人」角色。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強調,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任何發達經濟體可持續發展的成功關鍵,而創科發展最需要人才和資金的支持。香港在繼續支持內地人才來香港發展,透過香港「出海」的同時,更要大力吸引國際的科學家、創科人才、學者來港發展,聘請他們做教學,資助他們開實驗室做科研等,讓更多海外頂尖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

他建議香港透過用好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稅務優惠等,並爭取優化香港與內地創科投資資金的「准出」和「准入」機制,更好吸引海外企業、人才和資金參與大灣區的創科發展,推動香港發展好生命科技、金融科技等產業,為提升國家的創科實力貢獻力量。

本身是中醫師的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永光認為,中醫藥歷經數千年實踐,在疾病預防和健康調理等方面功效顯著,內地有很多優秀的中醫藥產品具備國際化的潛力,而香港的檢測認證水平國際公認,加上位於科學園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底開展服務,內地中成藥要來香港註冊亦十分便利。

他建議特區政府要用好相對優勢,牽頭推動香港和內地中醫藥業界搭建好促進中醫藥國際商貿的平台,讓海外買家有機會透過平台認識內地廠商的產品,取得透明、公道的價格,並多舉辦國際中醫藥交流展覽活動等,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助力國家將中醫藥打造為全球公共健康產品。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建議,特區政府應推出措施積極吸納包括東盟、「一帶一路」沿線,以至全球南方國家學生來港升學,擦亮「留學香港」品牌,並讓八大在每年非本地生收入當中,各自撥出一定比例以成立「留學香港」基金,供教育局和八大成立專責部門統籌「留學香港」相關工作、到海外進行招生宣傳、完善促進校內文化共融的軟硬件配套等。

他又建議特區政府盡快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藍圖,讓本地資助、自資院校及早準備,與中外知名院校「強強聯手」,發展具特色和緊貼市場需要的嶄新課程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