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致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憑藉高水平科研及國際化背景,加上「一國兩制」的獨家優勢,成為了華人科學家歸國潮下,頂尖學者的熱門落腳點之一。2021年,特區政府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 Scheme)」,通過支持獲選者成立實驗室及聘請團隊成員,過去幾年間成功招攬大批優秀科研人員來港。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66名「傑出創科學人」來港,分別加入6所大學,而其他獲選學者亦將陸續來港。
在已來港的「傑出創科學人」頂尖學者之中,以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最多,兩校各有15人。按大類學科領域計,最多人屬電腦科學及工程學,共有30人,而醫療及生命科學、自然科學及其他分別有19人和17人。
近年通過計劃來港的傑出學者眾多,包括曾任美國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現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蘇慧,前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終身正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毛傳斌,在美教研逾30年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院士、現港大社會地理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梁順林,以及前墨爾本大學和澳洲眼科研究中心眼科流行病學教授、港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等人。
香港各大學的「傑出創科學人」,在獲得香港賽馬會撥出資源設立創科實驗室的同時,可透過特區政府「研究人才庫」資助聘請團隊成員。有關研究員有接近220名,藉人才、硬件及資源的結合,全面促進前沿研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