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香港近日金融盛事連連,本港財金官員昨日穿梭不同場合,不時有猛料抖出。其中,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透露,正與內地討論「跨境理財通3.0」,包括優化配額、產品範圍及銷售流程,同時也將探討是否有可能將該計劃由大灣區推廣至內地其他地區。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則透露,「跨境理財通」不單可以連接大灣區內的城市,日後亦可考慮延伸至上海等其他內地城市。

余偉文昨日出席滙豐全球投資峰會時表示,近年內地無論是家庭、機構或企業累積了大量財富,在分散投資與財富管理服務方面都有很大需求。他提到,自去年推出「跨境理財通2.0」後,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來自內地在香港投資全球產品的賬戶數目從約2.5萬個,增加至約9.5萬個。他並透露,香港現時已與內地討論「跨境理財通3.0」,包括優化配額、產品範圍及銷售流程,同時也將探討是否有可能將該計劃由大灣區推廣至內地其他地區。
正與內地磋商多項新舉措
他還提到,中國人民銀行已原則上同意將債券通南向交易擴大到非銀行金融機構。合格投資者的增加將使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能夠購買全球債券,以滿足多元化需求。此外,金管局還在與內地就多項舉措進行磋商,包括推出中國國債期貨,擴大抵押品用途等。就允許跨境回購以確保資金有效利用方面,亦得到了原則性支持。
他相信,未來數年內地資金透過香港走向世界,會為本港業界帶來更多機會,而部分已在港股通實現,並以近期港股日均成交2,800億至3,000億為例,港股通參與比例有所提高。
內地資金走向世界締造機會
另一邊廂,陳茂波昨在世界經濟論壇金融研討會時亦指出,「跨境理財通」不單可以連接大灣區內的城市,日後亦可考慮延伸至上海等其他內地城市。他並表示,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日後亦可以擴展至中東及東盟等新興市場,根據這些安排,可尋求在各地交易所之間建立一定合作,如雙重上市、主要或次要雙重上市,形成雙贏局面,一方面幫助相關企業籌集資金,另一方面為新興經濟體提供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戶。
陳茂波指出,雖然未來數年地緣政治仍會起伏不定,但同時亦有巨大機遇。他指出,內地及亞太地區在未來10年將保持增長引擎角色,至少佔全球增長30%至40%。在當前緊張貿易局勢下,香港獨特角色明顯,就是協助國際資金進入內地,以及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因此他呼籲國際投資者不要錯失相關投資機遇。
基金經理稱客戶正回歸香港
余偉文表示,過去幾年,全球投資者資本經香港進入內地市場,包括目前約70%外資持有的內地股票持倉、60%跨境債券成交額都是按香港互聯互通進行。此外,去年香港銀行存款增長7%,過去3至4年間累增約25%,反映香港市場能吸引資金到來。他還提到,近期DeepSeek帶動中國科技股估值重估,內地推出刺激消費措施,見到愈來愈多基金經理指出客戶正回歸香港。

「跨境理財通」是內地與港澳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一個重要計劃,2021年9月推出,投資者限定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合資格居民,並有一定的門檻。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最新披露,今年2月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3,832人,境內試點機構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為26.55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北向通跨境匯劃金額為0.11億元,南向通跨境匯劃金額為26.44億元。至於截至今年2月末,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共14.53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5.2萬人,內地投資者9.33萬人,境內試點機構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為1,056.4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