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銘然喜見香港欖球在啟德展開新篇章。
●卓銘然正努力培育新一代球員,期望港隊能繼續衝擊世界大賽。
●卓銘然(中)在役時叱咤風雲,是首位在七人欖球世界盃成功達陣的華人球員。 資料圖片

過去30多年,「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一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今年正式移師至擁有5萬個座位的啟德主場館,創造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昔日的「欖球王子」卓銘然(Ricky)掛靴16年,現任欖總選任董事的他喜見香港欖球在啟德展開新篇章。由7屆國際七欖華將至投身創辦企業,再到積極發掘和培訓華人球員、推動欖球發展,他直言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熱誠」,寄望其欖球運動的熱情薪火相傳。●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前港隊欖球員卓銘然在役時叱咤風雲,曾兩戰亞運會的他是首位在七人欖球世界盃成功達陣的華人球員,也是2001年銀碗冠軍隊成員之一,及後卻因十字韌帶傷患被迫於2009年退役。Ricky當打時筆者尚未入行,無緣見證一代華將的英姿,但看到被封為「欖球王子」的前輩真人,其陽光爽朗、談吐自信又大方的表現的確貼切稱號。眼前一身西裝打扮的Ricky「官仔骨骨」,他在16年前退役後轉戰商界再衝刺,雖然早已告別體壇,但對欖球的熱誠卻從來沒有減退,只要有機會便會全情投入,從他去年重踏球場和擔任選任董事要職可見一斑。

退役後新歷程 引領華將逐夢

時間跳轉回到2001年,當時只有18歲的卓銘然首次踏足香港大球場出戰「國際七欖」(HK7s),旋即為全場觀眾帶來震撼的表現,在碗賽4強達陣得分。Ricky很快便在體壇冒起,生涯7次主場出戰國際七欖,亦參戰了亞運會和世界盃各兩屆,是本地傳奇華人球員之一。當這名欖球小子因傷患被迫退役時,他不諱言一度感到迷失,後來重新振作轉戰商界,去年夏天,他更復出代表港隊出戰英國諾定咸舉行的非撞式欖球世界盃(30歲以上組別)。

他緩緩談起這段歷程:「退役之後好像很多時間,不知道做什麼好,就把自己的時間放在做生意,飲食、健康、健身、網上商店,什麼都試過。」他表示打欖球和做生意某程度上也有雷同之處,「自己做生意都是要找回自己的熱誠,就是跟我打波一樣。如果你沒有那個熱誠,你做不到生意的,為錢做可能做到一兩年,但最後單是為賺錢是不足夠的。」退役後他曾兼任兒子欖球隊教練,直到去年有機會再代表港隊參加非撞式欖球世界盃,「其實我退役之後也沒怎麼打球,剛好有一個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報名世界盃試腳,在那個環境中就憶起之前打欖球的環境,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自己團火又回來了。」

Ricky去年出戰非撞式欖球世界盃時不幸受傷,現在正在復原中,他盼以自身經歷鼓勵子女,「不要容易放棄,如果有一個夢想,要自己追,要追要跑。」

其實,「欖球王子」的故事,也一直延續並引領着香港華人球員。「我自己舉手做Director(董事)時,也見了很多不同香港的主席和球員,他們都希望我把過去經驗、我的態度,帶給下一代的球員。可以給他們一些夢想,華人也能帶到上來,李卡度(Cado)或者姚錦成之後,也還有其他華人可以打上來。我自己至少也保證我會盡能力,保證推出的計劃是找到下一班的華人打入港隊。」

由Mini扎根 孕育港隊衝出世界

Ricky指近年香港欖球在亞洲水平一直進步,包括男子七欖在亞運會連續兩屆封王、女子七欖奪得銅牌,男子15人欖球也把目標放在打入2027年世界盃,「這個運動都帶了出來」,因此更要投放時間和資源栽培下一代。「我退役之後,其實阿成、Cado也打得很好,但無奈他們都不年輕。」他提到在姚錦成退役後,欖球隊內創立了一個新職位「Talent ID」,「專門在社區的學校和大學去找一些有經驗、可以打到欖球的人才,慢慢栽培打上香港隊。其實我主要的目標是想多一點『草根欖球』,不想讓人覺得七欖是一個很西洋的運動,我們也用了很多資源去栽培下一代球員。」

欖球帶給他太多,他自覺有種責任,除了七人欖球,Ricky在青少年小型欖球(Mini Rugby)也投放心力推行不同發展計劃,青少年聯賽吸引44支球隊、分布於全港27個球會逾1,000名青少年球員,以及3,000多名註冊小型欖球運動員參與。今次國際七欖也有青少年及小型欖球隊登場,Ricky指從小開始接觸欖球運動,讓孩子提早掌握欖球基本技巧、學習欖球運動的精神,有助為孕育明日之星鋪路。

「其實我們華人是很適合打Touch Rugby或者是7人的,雖然我們身形較小,但就像阿成和Cado一樣,我們快、敏捷,技術也很好。所以我也想發掘更多華人球員,阿成現在做的『Talent ID』,每年一兩次撒網出去,跑得快或者反應很好的人,慢慢訓練他們打欖球。」

展望未來,這名一代華將期望港隊繼續衝擊世界,「希望我們香港隊在亞運會、東亞運全部打到好的水平,贏得金牌,繼續為我們爭光,告訴更多人『其實香港可以打到很高水平的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