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兵
由於戲曲再度受到眾多觀眾的關注,這門被視為「小眾娛樂」的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早已在國外如法國巴黎等地閃耀着它的光芒,連帶內地有戲曲底子的演藝人在工作層面也多了一條「賽道」。
除了大家已知的內娛一線女星李沁曾是昆曲花旦外,一首京腔《回馬槍》則是「京劇青衣」郭雨昂的首本名曲。前陣子,「京劇武生」鄭業成更被山東衛視安排與越劇花旦李雲霄合唱《白蛇傳·前世今生》,俘虜了不少粉絲。鄭業成的母校是中國戲曲學院,只是他已在娛樂圈這條「賽道」上競爭中,是粉絲們眼裏一位俊朗的男演藝人。
內地戲曲中人指出,京劇多以「硬漢」的形象示人,越劇就是以「才子佳人」的戲碼見稱,如古時的「武狀元」和「文狀元」並列,不過選擇在戲曲界或娛樂圈發展,則是個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在生存生計方面要承受的壓力大致相同。不過在工作方向的選擇上,相信大家都會多考慮發展機會、收入等的現實問題,這亦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戲曲頂流演員因為要「四圍去演出」,更要日復日地操練,若有大戲由自己擔正主角的,連見家人的次數也不多。
鄭業成表示自己也會抽時間去看別的劇團演出,吸收養分來「補充」自己,他不諱言地說︰「曾去看過環境式國風越劇《新龍門客棧》《我的大觀園》,令自己明白到演藝人也可以透過鏡頭來表達演技,而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因為跟台下觀眾或粉絲們的座位有一段距離,故此演技、唱腔、扎實的功底……就成為演出的『重中之重』。因需要跟台下觀眾的眼神交流搭上線,演員才不會你有你唱,而是彼此有所觸動,能夠看出不同『賽道』的分別有所悟,皆因在局外。」
其實,戲曲演員也需靠互聯網跟粉絲們互動,令粉絲們繼續追隨,人品和才華更是重要的一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