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表示,過去幾月陸續收到工友「唔夠工開」,甚至無工可返等投訴,促請政府對失業嚴重行業,凍結並逐漸削減外勞名額。(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洪澤楷)特區政府前年起透過多項行業計劃擴大輸入外勞,補充部分行業勞工短缺。工會聯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指在過去幾個月陸續收到建造業、飲食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工友投訴,指有僱主輸入外勞,令他們開工不足,甚至無工可做。有工友更指,膝下有4個子女,過年以來只開4日工,收入驟減令生活難以維繫。工聯會促請政府檢討輸入外勞計劃,對失業嚴重的行業凍結並逐步削減外勞名額,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和工資合理增長。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近5個月輸入外勞速度加快,由原先平均每月2,400人增至平均4,400人,數字接近翻倍。計及達造運輸等其他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兩年內合共逾7.5萬名外勞輸入香港,數字十分龐大。

他又說,過去幾個月,陸續收到建造業、飲食及零售等行業工友的投訴,尤其是年長、兼職工友,反映僱主輸入外勞後「唔夠工開」,甚至無工可返,收入減少,較多雙職婦女任職的侍應更是重災區。

黃國表示,近5個月輸入外勞速度加快,由原先平均每月2,400人增至平均4,400人,數字接近翻倍。(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工聯會副理事長、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示,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優化計劃前年9月推出以來,「餐飲服務業」及「零售業」的失業率,分別由4.4%及3.5%,升至今年2月的5%及3.9%,遠較整體失業率3.2%為高。

紮鐵大工日薪$2,930 被壓價至$2,100

另外,本地建築業工人更在本港經濟不景氣與外勞雙重衝擊下,面臨開工不足與工資被壓價等困難。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表示,去年香港的私人工程量減少三分之二,本地工友開工不足,甚至被淘汰,亦有工友反映工資被壓價。以紮鐵大工為例,工會的參考日薪是2,930元,但本地工友很多時被壓價至2,100元甚至更低。

王女士的先生去年離世,膝下有4個子女,現租住於荃灣一間月租1.1萬元單位,從事建築業與飲食業兩個行業。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外勞大量輸入,令本地勞工的飯碗不保,「之前小朋友要開家長會,我請一天假去參加,第二天回來時老闆就不要我了,因為有外勞替代。」她續稱,自過年以來僅開工4日,開工嚴重不足,「之前我有力氣就幹,根本不用休息,但現在想開工都難,根本沒人請。」

工友:請假一日參加家長會 即被外勞取代

大量外勞輸入,亦間接拉低基層職位的工資水平。王女士表示,此前搭竹棚每日有1,200至1,300元收入,但開放外勞後,本地勞工的工資銳減至800元左右。在要求較低的餐飲行業,她的收入下降近三分之一,「以前樓面都是90元一個鐘,現在因為有外勞,老闆只願意給本地員工60元一個鐘。」

工聯會促請特區政府因應不同行業實際就業情況,及時檢討調整輸人外勞計劃,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和工資合理增長;全面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為不同行業工種設立外勞上限和分批實施計劃等,保障本地工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