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 近期屯門區分別發生3宗相同手法的「猜猜我是誰」騙案,受害人均是長者。警方經深入調查後,鎖定一個詐騙團夥,前日(19日)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拘捕兩名骨幹成員,分別為一名27歲本地男子及一名15歲本地男童,涉及至少11宗同類騙案,騙徒冒充受害人的兒子,訛稱犯刑事罪行而需要支付保釋金,11宗案件共騙取190萬元。

屯門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黃頌權講述案情。(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警方檢獲的證物。(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警方檢獲的證物。(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屯門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黃頌權講述案情指,今年2月至3月中,屯門區發生3宗3名受害人年齡介乎61至89歲。騙徒致電假扮受害人兒子,訛稱因為干犯刑事案件,急需受害人預備現金作為保釋金,另一名騙徒則聯絡受害人聲稱是其兒子的朋友,並相約受害人會面取錢。受害人事後聯絡親人才知被騙,繼而報案。

警方翻查大量閉路電視,鎖定案中兩名騙徒身份,拘捕27歲及15歲本地男子,兩人分別報稱司機及無業。兩名被捕人互不相識,但均受詐騙集團操控及收受1000元報酬,其中一人負責接觸受害人收取現金,再將騙款轉交到另一位被捕人手上,騙款最終交予不知名人士。

警方表示,部分受害人由家居固網電話收到騙徒電話,雖然市民以手提電話作為主要溝通工具,但有很多長者仍使用固網電話,因此警方有理由相信詐騙集團針對家居固網電話用戶,「打盲毛」隨機撥打電話向長者行騙。警方提醒市民特別是長者,如家中裝有固網電話收到陌生人來電,一定要加倍留神,避免墮入騙徒陷阱。警方亦呼籲青少年勿因「搵快錢」而鋌而走險,成為詐騙集團犯案工具,不要以為只是替人收錢,參與犯案的角色輕微,但其實此行為是詐騙集團共犯,與直接參與詐騙並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