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變化,線上教學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作為一名語言老師,我也在不斷思考——跳出安靜的教室,缺少面對面的交流,如何把網課上好?無論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學生、教師、教材和課堂氣氛都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因素。

一、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轉變克服心理障礙與方言影響

許多學生初次參與線上普通話教學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心理障礙和方言習慣。很多時候我會鼓勵學生,錯誤是學習的必經階段,減少他們的心理障礙。我總是記得田小琳教授和我說過的一句話:「好學生都是表揚出來的。」

又例如,學生經常因平翹舌音、前後鼻韻等混淆而造成發音困難,我會利用線上鏡頭,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老師的口型及變化,同時學生自己發音時也養成觀察自己口型的習慣,反覆觀察練習,學生逐漸找到發音感覺,掌握發音技巧,顯著提升了語音準確度。

二、教師:從傳授到引導的兼顧個性化教學與互動設計

根據學生方言背景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例如,針對粵語學生重點訓練翹舌音、前後鼻韻,還要強化輕聲和兒化音等。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及重音等問題。線上教學中通過個別正音、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形式提升同學們的參與度,讓每位同學每堂課都有收穫。

三、教材:科學合理地針對性操練找準難點循序漸進

在快速了解學生現有水平的前提下,高效準確地運用教材, 強化知識性與執行性,使學生從「我懂了」循序漸進練到「我會了」,不斷激勵和提升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老師的課堂語言及風格影響課堂氣氛與學生專注力

73855定律,又叫梅拉比安溝通模型、麥拉賓法則,是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麥拉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通過一系列研究,分析口頭和非口頭資訊的相對重要性得出的結論。可總結為:溝通時資訊的全部表達=7%內容+38%聲音+55%肢體語言。運用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線上課程,老師除了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講解,還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通過富有變化的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達情感和重點。

同時,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如微笑、眼神交流、適當的手勢等,能夠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和親和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短時高頻」模式更適合線上教學。例如,10分鐘講解+15 分鐘練習+5分鐘互動的模式,避免學生因長時間熒幕學習產生疲勞。此外,老師也可以通過隨機點名、即時問答等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五、長期堅持與學習融合

「語言學習是終身過程」要成為師生的共識。老師可以將中華詩詞朗誦融入課程,讓學生在練習發音的同時感悟文化內涵,學生則可以通過新聞或工作話題等的表達訓練,進一步將學習成果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總而言之,線上普通話教學的成功,依賴於學生主動性、教師創新力、工具適配性及學習氛圍的協同作用。未來,隨着科學技術的深化應用,普通話教學有望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實現更高效、更沉浸的語言習得體驗。然而,真人教師的「溫度」與系統性引導的「深度」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要素。

●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