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隨着海南被中央定位為自由貿易島,並擬於今年中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日的逼近,來自官方和民間的宣傳攻勢也在網絡上展開,各路知名人士、機構和團體也相應到訪、進駐,好不熱鬧。
其中較引起我關注的是北京新東方集團創始人兼民間教育家俞敏洪的一系列環島遊視頻,以及中央芭蕾舞團(中芭)偕其鎮團之寶《紅色娘子軍》3月再訪海南駐場演出,還特別在位於「娘子軍」故鄉──瓊海市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露天惠民演出,並將演出視頻分段在網絡發放,與更多人分享。
《紅色娘子軍》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長的一代中國人有特殊的意義,在政治上,它是新中國首部民族芭蕾舞劇,按今日流行語,乃最早及最成功的東西藝術融合之作。在藝術上,它凝聚了幾代藝術家的心血,也寄託着幾代人的成長記憶和情懷。
去年初,中芭曾偕這齣經典作品訪港,作為該舞劇首演60周年紀念巡演的首站演出兩場,也是中芭時隔12年後重臨香江,身邊不少朋友都為不知情或買不到票感到遺憾。我在演出場外跟多位觀賞者交流時,發現不少人是看了多遍的,有人更隨即哼起鏗鏘有力的主題曲:「向前進,向前進……」
最近聽說,廣州大劇院今年3月主辦的「女性藝術節」,再度邀請中芭這齣經典芭蕾舞劇演出,反應同樣熱烈。可見,經歷了六十載的「千錘百煉」,《紅色娘子軍》已成為中國文化一張亮麗的名片。
作為中國芭蕾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紅色娘子軍》曾因在文革期間入選為「八大樣板戲」之一而令一些人有所顧忌。但在文化層面上,它其實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解放、講求命運自主的作品,具有普世價值。作為通過身體語言表達的藝術體裁,舞劇主題較同名電影版更集中,音樂和編舞都精益求精,既保留了傳統芭蕾舞劇的敘述結構和編排手法,動作上又融入中國古典舞,抒情、愉悅中充滿力量,情節緊湊,既有血海深仇般的衝突,也有軍民魚水情的溫馨,其主題曲《娘子軍連歌》和插曲《萬泉河水清又清》旋律優美,容易上口。極具可觀性,值得一演再演,一看再看。
香港近年有很多藝術節,主辦方常常要費盡心思找尋及邀請各地各式劇種來演出,並大力宣傳,不少人也大聲呼籲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等等。有關方面真該好好考慮引進《紅色娘子軍》,因為它是西方芭蕾和中國戲曲、中國古典舞成功融合的典範,值得致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