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過憤怒的海》原著作者老晃推出新作《餓兔子跳》,展現女性困境與自我救贖。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涉過憤怒的海》原著作者老晃,以新作《餓兔子跳》再度引發讀者與業界關注。這部長篇小說在《當代》2024年第4期發表後,被評為當期「文學拉力賽」冠軍。近日,《餓兔子跳》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2023年歲末上映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憑藉精彩的情節、深刻的主題以及黃渤、周迅等主演的出色演繹,收穫票房佳績和出色口碑,成為年度話題之作。這部電影也讓更多人認識了原著小說作者老晃。曾為電影雜誌主筆、知名影評人的老晃,近年策劃、編劇電影多部,2015年起他涉足小說創作,推出了《蝕骨塔》《涉過憤怒的海》等備受好評之作。評論家李耀鵬認為,老晃猶如一個孤獨的獵手,在平靜如水的日常生活中開掘和勘探着波瀾不驚的故事之弧,他的敘事層巒疊嶂而峰迴路轉,充盈着東野圭吾式冷峻的懸疑魅力,既有寒冰般的凜冽荒寒,又不乏春風拂面的溫暖動人。長篇新作《餓兔子跳》是一部慾壑難填、撲朔迷離的人性「沙之書」,鮮明地承繼着老晃一以貫之的小說觀念和美學理想,延宕着他的人性求索和追問,以超越世俗道德和理想主義的方式冥想和審判着世道人心。

如果說《涉過憤怒的海》通過老金和女兒的故事,深刻探討了原生家庭中愛的錯位和缺失,以及這種影響對人物命運的塑造,那麼《餓兔子跳》則展現了親情、友情和愛情在社交媒體時代面對的危機和考驗,在懸疑氛圍下、在生死考驗中,重新詮釋了人性、情感和生命的價值。

一個虛擬網名「餓兔子跳」背後的慾望與謊言,一段來自暗夜的監控視頻,一起撲朔迷離的少女失蹤案,一個孤懸海上的小島,一次自我救贖的冒險……《餓兔子跳》的故事由此展開。

據作者老晃自述,這部小說最早名叫《失蹤》,既是講女大學生阮冬冬的失蹤,也是講像女主人公阮金這樣的平凡女性被忽略、被遺忘的命運,她獨自生活,苦苦掙扎,偶爾做出一個錯誤選擇,結果卻是萬劫不復。「正是這些被消失、被隱形的女性,傳授給我那些我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她們難以啟齒的故事是我不得不講的,也是我一度唯一想講的故事。」

《餓兔子跳》深入探討了當代女性的困境與她們的自我救贖,展現了一組具有時代特徵的女性群像,她們的遭遇令人心疼:阮冬冬被母親送進戒網癮學校的經歷,成為難以揮去的夢魘,對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創傷;她的姑姑阮金發覺自己「無法勝任那種單純的、持續性的愛和責任」,只能在網絡上尋求情感慰藉;作品還借人物之口訴說了單身女性的恐懼:「走在熟悉的街上我不再感到安全,坐的士我不再和司機閑談,走夜路會忍不住一直往後看……」小說揭示了種種對於女性的顯性與隱性傷害,為那些處於黑暗角落中的女性發出了吶喊,給予她們希望的微光。「對一位女性的剝削,就是針對所有女性的剝削」,小說家懷揣這樣的赤誠信念,以凜冽敘事打撈女性「被剝削」「被隱藏」的命運,涉渡人性的無底深淵,要讓她們在被黑暗吞噬前,抵達愛和寬宥的彼岸。

如何有效地處理時代經驗,一直是當代文學創作中的重要課題。老晃長篇小說《餓兔子跳》在此方面也進行了成功探索。《文藝報》曾發表文章評價:「作者巧妙地將社交媒體上的虛擬身份、軟件隨機生成的網名、個人秘密與監控視頻所引發的公共討論融入小說敘事,在生死一線的氛圍中對於人性的幽微、自我的救贖、女性的現代處境進行了洞視與反思。」

女主人公阮金在現實生活是一位編劇,在網絡上她則隱藏於「虛擬身份」背後,「寫劇本、講故事的天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揮」,創造了一個不存在的魅力女性「餓兔子跳」,但她沒有預料到,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讓男性內心的惡念被釋放出來,化身為現實中的鬼影,「就像一團毒霧,混跡在人群之中,不動聲色地捕獵」,給阮金與冬冬帶來了致命的傷害。

正如評論家徐剛所指出的,《餓兔子跳》展示了虛擬世界的人際風險向現實世界溢出的完整過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兇案懸疑類小說扣人心弦的情節魅力。在精彩的故事之餘,小說更多還是在思索陌生人社會,以及網絡世界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小說呈現了城市的疾病,個體的孤獨,以及對於孤獨飲鴆止渴式的抵抗,而在此之中,我們也得以洞見個體的瘋狂與情感的貪婪,以及社交媒介使用者的自戀和虛偽。但在小說最後,主人公恢復對愛的信念,奮力一搏,完成了自我救贖。

在敘事手法上,《餓兔子跳》採用回憶與現實雙線交織的敘事方式,讓讀者為冬冬的安危揪心的同時,也深入了解阮金這個人物,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這種巧妙的敘事方式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和豐富度,還讓讀者更能沉浸其中,與角色一同經歷喜怒哀樂。作品因此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著名編劇頓河讀過《餓兔子跳》後,評價這是「今年看過最驚心動魄又沉着細膩的故事,像屏氣凝神地坐着上下翻滾的過山車。人性幽微的岸道裏,唯有自省才可曲折地抵達光明,而慾念一旦自欺欺人的自洽,就會呼嘯而過的毀滅人生。讀到結尾的時候,看得到明亮的車燈照射下,渺小的人和巨大的影子。」

《餓兔子跳》在延續老晃既有創作風格和人性探索的基礎上,在女性議題的挖掘上邁出了新的一步,為讀者呈現了一部充滿藝術張力,又啟發人思考的力作。據悉,這部小說也受到了多位製片人與導演的關注,影視改編正在推進之中。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