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小凡)飲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特別展覽於2025年3月19日至6月18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向公眾開放,精選112件珍貴文物,深入探索食物器具、飲食習慣和傳統風俗的演變,呈現中國千姿百態的飲食文化和生活面貌。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由餐桌上的色香味俱全,再到以飲食為基礎而形成的禮儀習俗、思想和哲學,內容極為豐富。「流動的盛宴」展覽以嶄新的角度──「流動」為主軸,呈現並串聯中國五千年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特點,分「跨越生死」、「跨越文化」、「跨越山水」分別探討飲食器具在精神、文化與空間中的移動。展覽最後單元「跨越時間」則運用多媒體手法,讓觀眾在虛擬餐桌上探索當代食器與傳統飲食文化之間傳承創新的關係。

「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特別展覽。  (香港文匯報記者小凡 攝)

第一單元「跨越生死」的來世饗宴,以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10000–公元前2000年)到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祭祀及陪葬飲食器具為代表,展現中華文明「禮食同源」及「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和傳統;第二單元「跨越文化」的胡風宴會,以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時期的大盤、執壺等器皿作為主軸,呈現中國與西域之間通過絲綢之路交匯融合的飲食風俗;在第三單元「跨越山水」的遊宴中,觀眾可欣賞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時期所描繪的歷史遊宴場景及當時製作的遊具,了解飲食對文人雅集與大眾旅遊的重要性;最後,在第四單元「跨越時間」的多媒體餐桌上,觀眾可探索當代飲食器具的前世與今生。

在第四單元「跨越時間」的多媒體餐桌上,觀眾可探索當代飲食器具的前世與今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小凡 攝)

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展品主要來自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和香港茶具文物館亦提供部分借展文物。

「夜宴桃李園」誕生李白名篇

香港故宮館館長吳志華接受傳媒提問時表示,在昨日參觀展覽時,有一件文物令他印象最為深刻,是位於第三單元「跨越山水」的《夜宴桃李園圖》,他介紹自己中學時曾學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如今在香港看到此畫,無疑是勾起回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春天的某個晚上,李白(701-762年)與堂弟們在桃花盛開的園林中聚會宴飲,酒酣耳熱之際寫下名篇《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當時在政治上並不得意,借着宴飲,在文章中表達了珍惜當下並及時行樂的思想。

《夜宴桃李園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小凡 攝)

「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特別展覽
時間:2025年3月19日至6月18日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
成人門票為港幣 150 元,特惠門票為港幣 7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