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四叔」的李兆基,1928年在廣東順德出世,家中排行第四,他在1973年成立恒基兆業,畢生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於昨日黃昏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享壽97歲。據《福布斯》公布2025年度香港50大富豪榜,李兆基排行第二位,身家漲8.1%至292億美元(約2,277億港元)。四叔在商界長袖善舞,同時還熱衷慈善,四川汶川地震時捐贈5.6億港元、捐地皮助港青置業、新冠疫情時借出新界土地興建方艙等等,與祖國和香港同舟共濟。他累計捐贈內地3間大學共6億元人民幣,又捐獻本港10間大學合共超過10億元,推動教育發展。為表彰他對香港的貢獻,特區政府2007年7月1日向他頒授大紫荊勳章。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對李兆基辭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特區政府2007年7月1日向李兆基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在家鄉順德大良出生,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稱號,屬次子。他一手創立的上市王國業務廣泛,恒基系在香港共有6家上市公司,橫跨地產、酒店、零售、能源和交通等,以昨天收市價合計市值約2,520億元。據梁鳳儀執筆的《李兆基博士傳記》所記述,四叔的父親李介甫於家鄉開設天寶榮金舖及永生銀號,經營黃金、外幣兌換等生意,因此李兆基出生時,家境已相當富裕,年幼已上私塾,李兆基對念古書亦很有興趣,奠定了他相當扎實的國學根底。其父更將李兆基視為家業繼承人,因此四叔早在6歲便學做家族生意。

●李兆基(右)當年在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開幕酒會上和馮景禧(左)、郭得勝(中)合影。圖片來源︰《李兆基博士傳記》

「三劍俠」組新鴻基 地產起家

長大後的李兆基計劃外闖,1948年,20歲的四叔帶着1,000元隻身到港,寄住在姑婆家中,開始在中環文咸東街一帶的金舖掛單做買賣。1958年是他人生的轉捩點,他與好友郭得勝、馮景禧等8人合組永業企業,展開地產業生涯;1963年再與郭、馮二人組成新鴻基企業,時稱「三劍俠」,四叔任副主席。1960年代中,香港發生銀行擠提及倒閉潮等風波,四叔趁低吸納買入大量地皮,又為中小型家庭設計自住樓宇,結果1969年地產谷底反彈。

創立恒基兆業 恒地1981年上市

1972年,新鴻基企業上市,「三劍俠」分道揚鑣,各自成立公司發展。四叔翌年創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全力發展地產,開始積極購入換地權益書,搜購舊樓,更安然渡過當時股市下瀉的經濟危機,不斷吸納地皮。恒地1981年於香港上市,並是首批採「分層賣樓,分期付款」辦法的發展商。四叔事業有成後,熱心社會公益,大力於本地及內地捐資慈善及捐學(見另稿)。

看好香港 逾740億購中環2地王

2019年年屆91歲的李兆基宣布因年事已高,退任恒地主席兼總經理職務,並由長子李家傑及次子李家誠接班,兩人出任恒地聯席主席及總經理,而長女李佩雯、女婿李寧以至外孫女亦在恒基地產租務部或恒基發展內出任要職。近十年,四叔亦看好中環商業地,分別於2017年5月以232.8億元獨資投得中環美利道商業地,興建成THE HENDERSON,及於2021年12月斥資508億元投得中環海濱商業地王,連同早年合資的國際金融中心,恒地一躍成為中環「大地主」。

四叔一生兒孫滿堂,育有兩子三女,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兩子「九年抱七」,長子李家傑透過代母產下3名男胞胎,而次子李家誠太太、藝人徐子淇亦為四叔帶來4個孫仔孫女,令四叔在9年內7度抱孫,家有喜事的四叔更多次向集團員工大派利是,保守估計共派5,300萬元。

李兆基談及人生六觀

四叔退休前曾自評一生五項成就

做善事如做生意 「一両撥千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除了是成功商人,也是著名慈善家。他曾在接受訪問時分享其做生意與慈善事業上同樣抱持「回報高」的目標,希望可以「一両撥千斤」,即是要善用資金,做讓最多人受惠的項目。

●李兆基2007年捐款4億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學,發展「李兆基校園」,期望師生、學者們創造出更輝煌的學術成就。資料圖片

培訓正確 收效回報很大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工程,可以移風易俗,李兆基多年來亦花耗不少心血到教育之中,其中一項他深感自豪的項目,是1982年創立的「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為偏遠貧困地區培訓高級管理人才,又捐獻立竿見影的「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海外研修計劃」及「溫暖工程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其理念是培訓到一個人,讓其在崗位上有所貢獻,以一家三口計算,受惠人數就以倍計,故只要「選得好,選得正確,收效與回報就會很大」。

李兆基通過李兆基基金,數十年匡扶香港、內地及海外大學及中學,完善校舍設施及設立獎學金等,歷年捐款數以十億元計,很多設施都以其名字冠名,例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都有李兆基樓,故本港師生對其名字都不會陌生。單是本港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小學就有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及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等。

大額捐款 熱心各級教育

他對大學的捐款十分慷慨,其中2007年,透過李兆基基金捐款4億元予香港科技大學,支持該校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教研學府;同年他也向香港大學捐出5億元,各一半用作獎學基金及校園發展用途。此外,包括中大、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恒生大學等亦曾收到其1億元以上的大額捐款。內地的清華大學於百周年校慶時,亦獲他捐款3億元人民幣以興建李兆基科技大樓。

與各地大學及教育機構有深厚淵源的他,獲頒授榮譽學位等榮銜無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復旦大學名譽校董;港大名譽法學博士;中大榮譽院士;科大、理大、城大、香港都會大學、澳門東亞大學等榮譽工商管理博士;英國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榮譽院士及法國政府藝術文學騎士勳章等。

曾被譽「亞洲股神」 承諾恒指見3萬點即捐10億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1948年帶着1,000元隻身由順德來港,四叔憑着勤奮努力及投資眼光,成為香港第二大富豪,上市王國現市值逾2,500億元。他更曾被譽為「亞洲股神」,對投資有自己的心得,亦樂於跟傳媒和市民分享。最為人樂道的是,他對股市十分樂觀,承諾每當恒指突破3萬點就會捐出10億元,恒指2017年突破3萬點,他便兌現承諾於2018年捐出10億元作公益用途。

以地產致富的李兆基,也很關心香港的樓市及青年人買不起樓的問題,更在2015年身體力行,成為香港第一個捐地做青年宿舍的地產商。他寄語年輕人眼光放長遠,與其擔心自己買不起樓,不如學懂理財「錢搵錢」,「不必被一個物業困住你的夢想」。他的致富要訣是要有「本」,寄語年輕人要「吃得苦」,寧可遲婚也要努力儲到作為本錢的「第一桶金」。

支持政府續多推地建屋

李兆基對於香港的房屋土地政策也有一番見解,「長遠而言,我們很支持政府繼續多推土地興建房屋,發展新界和舊區重建都很值得考慮」,四叔認為,增加土地供應是治本的方法,不同的造地方法有快亦有慢,時間都是一個考慮,當然是快好過慢,因為能加快土地供應。對那些沒有能力負擔私樓的人士,政府是應該照顧的,公屋是社會的安全網,有助社會安定繁榮。公私營兩者要取得平衡,政府要留意私人市場的房屋需求也很龐大。發展新界土地方面,要有交通、渠務等基建配套,都需要政府大力推動,以及各方面的配合,過程並不容易。

李家超表哀悼:對港繁榮穩定貢獻良多

香港文匯報訊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對李兆基辭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李家超說:「李兆基博士是傑出的商界領袖和企業家,對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貢獻良多。他亦是備受尊敬的慈善家,在教育及社會服務方面表現卓越,包括多年來向多間香港和內地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慷慨捐款,熱心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和培育人才。他所創辦的李兆基基金及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亦致力促進教育的發展,尤其關懷華人社區的教育和研究發展。他於2007年獲頒授大紫荊勳章。」

陳茂波:香港商界典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哀悼李兆基離世:「驚悉李兆基博士離世,心裏無比沉重,謹向他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四叔一生樸實勤勉、事業成功;為人謙厚有禮、幽默風趣;並且樂善好施、關愛社會,不單得到員工的敬重與愛戴,更廣受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肯定,是香港商界的典範。他的仁愛與溫情會繼續照亮社會,他的人生哲學、營商智慧和關愛社群的精神,將會繼續長存。」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等,昨晚亦對李兆基離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慰問,同時感謝他的重大貢獻。

一生愛國愛港 政商界深感惋惜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蔡學怡、黃子龍、康敬)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與世長辭,香港政界及商界人士對他的去世深感惋惜,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沉痛的哀悼。他們讚揚李兆基是香港傑出的愛國愛港商界領袖和大慈善家,是工商界同人十分敬佩的前輩。

民建聯:願意提攜年輕人的企業家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表示,李兆基是位非常慈祥的長輩,願意提攜年輕人的企業家,也經常用他兒時的經歷鼓勵他人。他認為,恒基地產在發展香港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李兆基一直投身於慈善事業中,例如捐地興建老人院和青年宿舍,包括近年來他也很關注「社區客廳」的工作,「李先生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可敬的大慈善家。」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李兆基是一名非常有愛心及有人情味的老闆。「記得恒基集團多年前到社區為街坊派糉及月餅時,四叔更會親力親為,親自落到社區與市民交流問候,令我印象深刻。」他認為,四叔的離世對香港是巨大的損失,相信他的事跡會一直為人所銘記。

中總:致力推動香港及國家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李兆基是香港傑出的愛國愛港商界領袖和大慈善家,貢獻良多,尤其是他對香港和內地大學以及貧困地區慷慨捐資,他帶領恒基集團商海搏浪大半個世紀,成就非凡,是全球華人和華商的光榮。於今仙逝,令人惋惜。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新民黨副主席容海恩,全國政協常委、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龍子明,全港各區工商聯首席會長盧錦欽等皆對李兆基離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慰問,同時感謝他的重大貢獻。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