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行動方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和財政部等有關負責人介紹提振消費有關情況。行動方案迅速落實中央促消費、惠民生、振經濟的部署,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使內需成為拉動內地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香港應發揮優勢與內地市場聯動,把握內地促消費的巨大機遇,拓展港企發展空間。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終體現。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今年各項任務之首。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穩定錨,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保障。
此次出台的行動方案,強調促消費惠民生、形成提振消費的政策合力,不僅有助內地消費增速向穩、增量向新,抵消外部關稅戰、貿易戰升級的不利影響,同時也為內地經濟增長注入強勁信心和動力。受行動方案出台相關消息提振,以及今年內地首兩個月經濟數據好於預期等消息帶動,內地股市滬綜指周一小幅收漲,續創逾三個月新高,香港恒指亦收升0.8%,反映市場信心持續增強。
行動方案體現統籌促消費與惠民生、優供給與擴需求的政策思路,有三大方向:
一是穩消費信心、提升消費能力、增消費底氣,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行動方案首次強調穩股市、穩樓市,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支持勞動者提升技能水平,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讓最低工資標準按時調、穩步調,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等。穩股市樓市可增財富效應,穩就業、收入增,消費信心更足;建立育兒補貼制度、提高部分學生補助標準等,則有助人口增長、減輕支出負擔。這些增收減負新舉措令基層百姓受惠,將釋放消費主體最大消費力。
二是推動放寬准入、擴大開放、減少限制,把優供給與擴需求相結合。國家2025年安排3,000億元人民幣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對外開放試點,積極發展銀髮產業、冰雪旅遊,支持開發原創知識產權(IP)品牌,開展「人工智能+消費」等,這些舉措有利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促進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消費,形成供給需求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三是強化消費政策協同,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政策形成促消費的合力。此前國家落實金融挺消費、合理寬待困難借款人,此次針對加班文化盛行,專門提出通過強化執行監督來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央行表示將加大對文旅、養老、體育等重點消費領域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等,皆是全國一盤棋、共促消費增長的政策協同。
內地大力促消費、振經濟,對香港是重大利好。香港是國際旅遊城市、購物天堂、美食之都,正好發揮優勢,推動更多結合內地與香港的聯動旅遊計劃,辦好盛事經濟,吸引更多旅客來港,並以服務創新提質,吸納更多優質客源。此外,港企也可主動進軍內地消費市場,增強發展新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