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於昨日黃昏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享壽97歲。據《福布斯》公布2025年度香港50大富豪榜,李兆基排行第二位,身家漲8.1%至292億美元(約2,277億港元)。四叔在商界長袖善舞,同時還熱衷慈善,四川汶川地震時捐贈5.6億港元、捐地皮助港青置業、新冠疫情時借出新界土地興建方艙等等,與祖國和香港同舟共濟。他累計捐贈內地3間大學共6億元人民幣,又捐獻本港10間大學合共超過10億元,推動教育發展。為表彰他對香港的貢獻,特區政府2007年7月1日向他頒授大紫荊勳章。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對李兆基辭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在家鄉順德大良出生,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稱號,屬次子。他一手創立的上市王國業務廣泛,恒基系在香港共有6家上市公司,橫跨地產、酒店、零售、能源和交通等,以昨天收市價合計市值約2,520億元。據梁鳳儀執筆的《李兆基博士傳記》所記述,四叔的父親李介甫於家鄉開設天寶榮金舖及永生銀號,經營黃金、外幣兌換等生意,因此李兆基出生時,家境已相當富裕,年幼已上私塾,李兆基對念古書亦很有興趣,奠定了他相當扎實的國學根底。其父更將李兆基視為家業繼承人,因此四叔早在6歲便學做家族生意。
「三劍俠」組新鴻基 地產起家
長大後的李兆基計劃外闖,1948年,20歲的四叔帶着1,000元隻身到港,寄住在姑婆家中,開始在中環文咸東街一帶的金舖掛單做買賣。1958年是他人生的轉捩點,他與好友郭得勝、馮景禧等8人合組永業企業,展開地產業生涯;1963年再與郭、馮二人組成新鴻基企業,時稱「三劍俠」,四叔任副主席。1960年代中,香港發生銀行擠提及倒閉潮等風波,四叔趁低吸納買入大量地皮,又為中小型家庭設計自住樓宇,結果1969年地產谷底反彈。
創立恒基兆業 恒地1981年上市
1972年,新鴻基企業上市,「三劍俠」分道揚鑣,各自成立公司發展。四叔翌年創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全力發展地產,開始積極購入換地權益書,搜購舊樓,更安然渡過當時股市下瀉的經濟危機,不斷吸納地皮。恒地1981年於香港上市,並是首批採「分層賣樓,分期付款」辦法的發展商。四叔事業有成後,熱心社會公益,大力於本地及內地捐資慈善及捐學(見另稿)。
看好香港 逾740億購中環2地王
2019年年屆91歲的李兆基宣布因年事已高,退任恒地主席兼總經理職務,並由長子李家傑及次子李家誠接班,兩人出任恒地聯席主席及總經理,而長女李佩雯、女婿李寧以至外孫女亦在恒基地產租務部或恒基發展內出任要職。近十年,四叔亦看好中環商業地,分別於2017年5月以232.8億元獨資投得中環美利道商業地,興建成THE HENDERSON,及於2021年12月斥資508億元投得中環海濱商業地王,連同早年合資的國際金融中心,恒地一躍成為中環「大地主」。
四叔一生兒孫滿堂,育有兩子三女,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兩子「九年抱七」,長子李家傑透過代母產下3名男胞胎,而次子李家誠太太、藝人徐子淇亦為四叔帶來4個孫仔孫女,令四叔在9年內7度抱孫,家有喜事的四叔更多次向集團員工大派利是,保守估計共派5,300萬元。
李兆基談及人生六觀
國家社會觀
管治「好」香港,有四大要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減少貧富懸殊」、「促進社會和諧」。香港只有約一百萬人生活較艱難,只要該一百萬人變為小康之家或小業主,屆時香港人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港人身在福地,應知福,安分守己為宜。
財富觀
財富「聚」「散」之道,如古有明訓:「聚財」「散財」之道,即是「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在哲學來說,錢財萬貫也好,於過身後亦帶唔走,所以「使錢」嘅理念係「以小博大」,出錢出力,回報率高,才算成功。
投資觀
買股票好過買樓,如持有1,000萬元,買普通住宅單位,兩三年後也是得回1,000萬至1,200萬元之間。假若將持有之1,000萬元來買股票,兩三年後,很易變為2,000萬元或以上,若財產豐厚,再做按揭,買多一倍,回報甚至有3,000萬元或以上之可能。
家庭觀
古訓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兒無女遺憾一生;「百行以孝為先」,兒子應盡孝親之道。
婚姻觀
經濟未定,不宜早婚。太早結婚便有家庭負擔,要養兒育女,又要供書教學,很難有餘錢,就難以發圍。「女最怕嫁錯郎」,選擇一個不務正業的丈夫,就抱憾終生。
事業觀
「男最怕入錯行,女最怕嫁錯郎」。入錯行是很麻煩的,俗語有云:「捕魚之人世世窮」,選錯行業就難以翻身。你們選擇從事什麼行業要想清楚。
四叔退休前曾自評一生五項成就
慈善工作
做慈善喜歡親力親為,出錢出力,要是「本小利大」的慈善項目:包括「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溫暖工程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四川地震賑災、「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海外研修計劃」
捐助大學
捐助內地三間頂尖大學:北大、清華、復旦,共6億元人民幣,並資助世界各地不同的學校和大學,例如香港大學「李兆基獎學基金」,和1979年成立的「牛津大學李兆基獎學金」,由香港直接推薦往牛津就讀,每年有三四名學生受惠。
舊樓重建等於多一間市建局
集團收購舊樓重建,拆舊樓約5,000伙,可建住宅約7,000伙,不少於市建局重建數量,等於多一間市建局。舊樓重建可避免因設施陳舊引致災禍頻生,令市民能安居樂業,對政府、對市民均有利。
煤氣公司27年漲40倍
四叔2013年時指,煤氣公司在內地簽訂165個項目投資,今後內地收益會超過香港。他當時說,27年來煤氣公司的股價已升40倍,此升幅香港少有。
做好事非為私利
早期向市民講股市被稱股神,令部分市民賺過錢,及後遇上「雷曼」事件,實屬意外,非戰之罪。另外,被指捐地另有意圖,四叔回應稱每一單農地改用途作屋地時,政府是根據當時市價而定補價,何來着數。
資料來源:2019年3月20日業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