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
●杜 達

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觀察家報》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杜達因在印度進行研究時間逾期,而面臨遭英內政部驅逐出境。事件引起英國許多學術界人士不滿,批評政府做法荒謬。《每日郵報》引述學術界批評,指英國惡劣的移民環境,令當地對研究人才欠缺吸引力。

37歲的印度裔歷史學家杜達此前在牛津大學時,其研究需使用存放在印度的歷史檔案,因此前往印度進行研究,並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根據英國內政部規定,若要申請英國「無限期居留」(ILR),申請者在10年內最多只能在國外逗留548日。

10年內海外逗留逾時4個多月

然而杜達在國外合共逗留691日,內政部以滯留國外時間過長而駁回杜達的申請。此外,內政部拒絕的理由還包括杜達在英國沒有家庭生活。但《衛報》指出,杜達和丈夫已結婚超過10年,兩人居於倫敦南部。

杜達現時在都柏林大學學院擔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牛津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開展研究,而她的丈夫納哈是格拉斯哥大學高級講師。杜達表示,「在收到要求我離開英國的電郵時,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在英國生活超過12年,並在不同的大學任職,自從我前往牛津大學讀碩士後,我成年的很大部分生活都在英國,我從未想過在我身上會發生這種事情。」

丈夫持「全球人才」簽證訪英

杜達最初持學生簽證於2012年9月首次前來英國,而在丈夫透過「全球人才」通道取得簽證後,杜達改拿配偶簽證。杜達的律師坎迪亞表示,這些出差對於杜達的研究來說是必須的,否則她無法完成論文,以滿足所屬學術機構或維持簽證狀態的要求。

杜達在去年10月和丈夫申請英國「無限期居留」,丈夫獲批但杜達卻被拒絕 ,她提出行政覆核,但內政部維持原先決定:「妳必須現在離開英國,如果你不自願離開,或在未來10年內禁止進入英國,並依逾期居留被起訴。」

杜達的同事紛紛批評內政部做法荒謬,納哈則表示,「內政部的決定對我們兩人造成巨大壓力和心理上傷害,以往我有時會發表有關這些事的演講、閱讀受影響者的相關文章,但從未想過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坎迪亞已對內政部的決定進行法律挑戰,內政部回覆將會在未來3個月重新考慮,但可能仍維持先前決定。坎迪亞說,杜達的案例是個縮影,「現時加強國際關係非常重要,類似的情況嚴重損害英國聲譽,影響其吸引全球學術人才的能力。若英國希望在學術和創新領域領先全球,必須創造歡迎頂尖人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