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兩會報道)剛剛勝利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人民法院在2025年要不斷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表示,廣東各級法院將以規則引領保護創新,加強對核心技術成果的保護,構建「灣區」特色的審判機制。在助力大灣區「軟聯通」方面,聚焦跨境商事糾紛化解,已首創多項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廣東省高院供圖

啟用全國首個技術調查實驗室

作為製造業大省和創新大省,廣東擁有7.7萬家高新企業,138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投入、專利數量等硬指標穩居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

張海波介紹,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戰略部署,廣東法院積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案例體系、規則體系,主動對接新興產業司法需求,探索推動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的司法新路徑。比如,廣東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出台標準必要專利、網絡遊戲、數據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文件,及時回應移動通信、數字文娛、數據產業等領域的司法保護需求。

為破解專業技術調查「取證難」問題,廣東法院建成並啟用全國首個技術調查實驗室,並邀請312名粵港澳大灣區專家組成「最強大腦庫」,為芯片設計、生物醫藥等前沿案件提供技術支撐。

廣東法院正在構建「灣區」特色的審判機制。張海波介紹,廣東推行「先行判決+臨時禁令」組合措施,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建立涉訴專利無效優先審查通道,審理周期平均縮短2個月以上,助力企業快速維權。最近,廣東高院成功辦結了一宗全球頂級遊戲動漫IP「寶可夢」在我國提起訴訟維權第一案。合議庭採取「公開庭審+示範判決+國際調解」的方式,促成雙方擱置當下爭議、強化創新發展共識、達成合作共贏願景。

建立起統一的港澳特邀調解員名冊

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廣東聚焦跨境商事糾紛化解,首創多項機制。比如,上線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查明平台,把3萬多部域外法、441個查明案例,匯集「翻譯」成企業聽得懂的服務,聘請97名港澳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讓企業「走出去」更有法治底氣;深圳前海法院委託香港調解會成功調解首宗涉港金融糾紛,成為港澳調解機構參與跨境商事調解的「第一案」。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各級法院審結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5萬件,佔全國三分之二。廣東還建立全省統一的港澳特邀調解員名冊,聘請120名港澳特邀調解員參與跨境糾紛化解。

點此進入2025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