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1587年至1641年),原名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末南京常州府江陰縣人。徐家是江陰名門望族,不過徐家不喜歡與官僚鄉紳往來,徐霞客亦對仕途不感興趣。他很喜歡閱讀,尤其是地理、歷史和遊記類書籍。在閱讀過程中,他雖然被書中所描繪的壯麗山河所吸引,但卻發現不少地理書所記載的景況有缺失或者錯誤,於是決定走出書房投身大自然,實地觀賞和考察調查。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二十歲的徐霞客首次離開家鄉,到太湖一帶旅遊考察,並且把每天所見所聞及心得感想,用日記形式寫下。其後的三十三年,他多次出遊,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主要目的除了飽覽江山奇秀風光,了解山河大勢外,還勘察歷史名蹟,考訂山海圖志的正誤。
溯源勘誤 敢探無人之地
徐霞客在浙江遊歷雁蕩山時,為了勘查大龍湫瀑布的源頭和雁湖的確實位置,他多次冒險攀登絕壁,歷盡艱辛地反覆考察,終於發現大龍湫瀑布和雁湖的水沒有關係,從而糾正了以往各種地理書籍和地方志所載,大龍湫瀑布的水源自雁湖的錯誤說法。
徐霞客到了湖南茶陵時,表示要考察當地的麻葉洞,但當地群眾都勸阻他,說麻葉洞深不可測,而且有蛟龍和各種妖怪精靈,從來沒有人敢冒險探洞。不過,徐霞客毫不畏懼,堅持下洞探險。過了大半天,他安全返回地面,告訴眾人洞中沒有蛟龍及妖怪之類,還對該洞的幽深和奇特境界大為讃嘆。
值得一提的是,四百年前的華山、黃山、恒山和雁蕩山等並不像今天般有各種完善安全的旅遊配套,路險難行,而徐霞客為了探索山水之奇,不惜冒險遊歷及勘察人跡罕至的地方,足見他的堅毅不屈和重視實地考察的精神。
徐霞客所寫的日記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對山脈江河、地形地貌、奇峰異洞、瀑布溫泉等自然景物的描述,同時對礦石物產、江河源流、水文氣候有所觀察記述和考察研究,還有對各地風土民情、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邊疆防務的介紹和看法等。後人幾經波折,把他三十多年考察遊歷的旅遊日記整理成書,成為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全書文筆生動,既是一部優秀的遊記文學作品,同時又是重要的地理學及科學著作。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中國東南、中南和西南部地區,各種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最發達的地區,全面系統地記錄了這些地區的地貌、分布、類型及成因,得出符合科學的結論,比歐洲人同類書籍記載早二百年,成為世界地質史上有關石灰岩地貌研究的最早文獻。
後人皆稱徐霞客是千古奇人,《徐霞客遊記》乃千古奇書。為《徐霞客遊記》作序的清朝文人潘耒評價徐霞客「以性靈遊,以軀命遊,亘古以來,一人而已。」
●緩圓(資深中學中史科及中文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