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蔡學怡)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昨日舉行各小組會議,討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開幕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及全國政協常委陳冬主持了香港小組會議。多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在會上發言表示,工作報告提到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支持委員對外發聲,他們對此均深有體會,並非常支持。他們會帶頭支持及參與特區政府改革創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建議香港發揮優勢,用藝術連接全球;加強中小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等。
全國政協香港小組昨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工作報告內容。港區政協委員分為兩個小組討論,一組由梁振英及陳冬主持,另一組由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主持,會議歷時約兩小時。
倡加大力度吸引文化資本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文化藝術盛事基金主席鄭志剛表示,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在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國家賦予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下,香港更應發揮優勢,用藝術連接全球,打造更多中華文化的「IP」。
他強調,香港未來要更大力度吸引文化資本,推動文化金融深度融合。近年來,藝術金融化已成為文化產業重要方向,香港應借鑑金融市場成熟經驗,搭建藝術品產權交易、文創項目融資等多元化平台,吸引全球參與文化藝術投資。今年,基金會引進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平台和多元化藝術盛事來港舉辦,全力打造盛事經濟2.0。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陳謳明表示,青少年是社會明日棟樑,早日讓他們了解國家真實情況,就可以培育更多有愛國心的下一代,在各行各業出任領導工作。香港的宗教團體開辦了不同學校,可以加強中小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凝聚港澳台僑力量,推助中華文明傳播。
全國政協委員蘇長榮表示,政協去年發揮了統一戰線組織功能,畫好了「同心圓」,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政協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水平。身為港區政協委員,他一定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議政建言,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並帶頭支持及參與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特區政府改革創新,為香港營造更高質量發展局面作出貢獻。
多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還從各自專業出發,密切關注如何利用好香港優勢,更好服務國家所需。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認為,北部都會區不應只有醫學院,還要有大學城,包括一些大學的研究院和分校,有助人才引進和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並建議參考蘇州工業園的模式,吸引內地和國際學府入駐交流。
建設國際基礎研發集群
全國政協委員譚岳衡非常關注強化大灣區創科合作。他建議香港聚焦建設「國際基礎研發集群」,幾個灣區內地城市則聚焦建設「國際產業集群」,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又建議應加強資本賦能創科產業,在大灣區加速推進股權投資體系規則和機制的對接,推出深港私募通,建設灣區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的一體化市場,和促進科研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化,建立跨境科研物資正面清單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林龍安關注大灣區「跨境電商+產業帶」高質量發展。他建議依託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貿易走廊」,建設全球跨境電商資金流動和商品轉運樞紐。利用香港、澳門的金融優勢,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朱銘泉關注香港如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增強銜接,包括便利香港長者在灣區內地城市就醫,又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共同推動建立一個跨境醫療數據共享平台,讓灣區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優質、便利、高效的醫療服務。
加快產業交流平台建設 強化灣區協同效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多名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昨日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港澳地區的未來規劃,顯示中央對港澳地區的國際功能定位的進一步升級,更加堅定了港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他們強調,香港要努力發揮「一國兩制」及國際化優勢,配合國家戰略,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推動港產業主導加快建設北都區
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要提高政策理解維度和服務國家意識,全力支持香港加大融入國家發展的力度,推動特區政府產業主導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加強與內地城市的產業協作水平,強化與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和協同效應,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及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清流表示,香港要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對內提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外發揮國際平台作用,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
他建議香港應通過深化與內地經貿合作,加強科技創新交流,同時推廣香港專業服務,促進人文交流,共築中國夢,實現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帶動傳統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表示,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超級聯繫人」,應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利用國際化優勢,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資本,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亨利表示,香港是亞洲的國際城市,應充分發揮「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包括配合國家戰略,與民營企業「併船出海」,開拓東盟、絲路等新興市場。同時,香港應積極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例如以時裝為載體,助力內地品牌「出海」,向世界講好中國和香港的故事。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馬光如表示,深刻感受到國家對香港的支持、關心和關愛,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香港有祖國作為強大後盾,有每一位同心協力為國家及「一國兩制」事業作出努力貢獻,香港的發展定能共同進步。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馬浩文表示,2025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更需要把握好金融市場回暖,以及內地DeepSeek、哪吒電影、電動車、大疆無人機等,獲世界各地消費者認可的良好勢頭下,帶動各傳統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志良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加強國際交往合作」,這一新表述與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構建高端人才高地」和「健全對外開放機制」的戰略部署形成深度呼應,為港澳在新時代的定位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可在三方面突破,包括打造數字貿易規則試驗田、構建文化遺產外交網絡、創新中醫藥國際認證體系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