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游資源高效協作 技術轉化效率提升60%
【編者按】英偉達CEO黃仁勳曾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機電一體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地區。不斷迭代的算法與模型,加上「地表最強」的製造業實力,賦予了深圳在智能產品乃至具身智能領域難以複製的優勢。
大模型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關鍵一環,但這並不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全貌。
來自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深圳集聚了超過2,200家人工智能企業,構建了從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到軟硬件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當深度求索(DeepSeek)在全球掀起新一輪大模型研發與應用熱潮,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了深圳數家由青年創業者團隊領銜的企業,在他們的分享中,深圳推進「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先鋒城市」的圖景變得更加具象化。
在廣東東莞長安鎮一個精密模具廠內,深圳肯綮科技CEO余運波正與外骨骼機器人關節模組的供應商調試參數。這款春節爆火的「π」系列外骨骼機器人,從設計圖紙到樣機量產僅用了45天。
「大灣區的『一小時產業圈』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余運波指着一張供應鏈地圖說,深圳南山的研發中心、東莞的精密齒輪加工、惠州仲愷的整機組裝基地,均分布在以松山湖為中心的50公里半徑內。如今,科技創新已經不局限於地域和行業,擁有完備產業鏈的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集群基礎雄厚,令科技創新企業先人一步,搶佔研發和市場高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李望賢、胡永愛 深圳報道
春節期間,一段遊客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登山東泰山的視頻火爆網絡。近日,這款「π」系列外骨骼機器人出現在深圳野生動物園供市民體驗。左先生在體驗完「π」後興奮地表示,上坡像走平地,下坡也毫無壓力,就像有人抬着他的腿走路。
2015年,肯綮科技在深圳市南山區成立,是專注外骨骼機器人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余運波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π」外骨骼機器人可應用於戶外登山、老年人行走助力等多種日常生活場景。他認為,量產對於機器人產業至關重要,但要實現量產並非易事,需要借助整個大灣區的產業鏈優勢。「我們的產品屬於精巧型、高端型,一個齒輪涉及近百項指標,要求小而輕、剛而強,這正好契合了大灣區產業鏈的特點。」
機器人材料供應商九成來自灣區
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正是大灣區實力競爭的背後推手,目前世界上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都經過幾十年發展實踐,都形成了較好的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機制。
「π」系列產品就是大灣區區域協同創新的典型樣本。「我們的關節模組需要滿足0.01毫米級精度,這在其他地區可能需要3個月協調供應鏈,但在大灣區,30家候選供應商就在車程1小時範圍內。」余運波表示,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生產製造涉及的幾十家供應商,九成來自大灣區。東莞供應商提供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讓自重僅1.8公斤的設備強度超過傳統鋼材5倍;深圳南山AI企業提供的運動感知算法,使「π」助力響應速度達毫秒級。此外,廣州花都生產穿戴服裝部件,惠州整機組裝……大灣區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加速了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的快速規模化生產。他指出,這種「研發—中試—量產」的閉環體系,讓技術轉化效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60%。
數千零部件在深圳幾小時可配齊
另一家無人機企業—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也是大灣區的「一小時產業圈」的受益者。「以龍崗無人機工廠為圓點,需要的材料在開車1小時的範圍內都能全部採購。深圳無人機供應鏈圈的製造優勢,可支撐香港規劃中的低空經濟網絡,實現過關就能一站式採購齊全。」公司市場總監王楠稱讚,無人機所需的數千個零部件,在國外需要1個月甚至更久才能買到,而在深圳只需幾小時就可配齊,不僅價格更低,技術水平還更高。
「真正的智能產品必然是產業鏈各方緊密協作的成果。」深圳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石磊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深圳,3天就能完成從設計修改到樣機測試的全流程。得益於深圳的地理和產業優勢,合作夥伴往往能在短時間內響應需求,有時甚至在下午就能提供所需的樣品。「這種高效、快速的響應速度,正是深圳所獨有的。」黃石磊說,若將研發中心設在內陸城市,僅物流環節就會使迭代周期延長5倍。這種環節上的延遲,往往會拖累整個研發進度。
助大灣區在AI等賽道持續領跑
黃石磊表示,上下游供應鏈資源高效的產業鏈協作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無疑為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當別人還在討論產業鏈安全時,大灣區已在構建『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三鏈融合體系。」他認為,這種生態級競爭力,使大灣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等賽道持續領跑。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鍾雄表示,大灣區製造業產業鏈條相對完善,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完善的產業鏈條、高效的產業轉化速度。在珠江東岸,深圳和東莞構建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湧現出華為、騰訊、比亞迪等全球領先企業。珠江西岸則形成了以格力、美的、廣汽為龍頭的裝備製造業中心。同時,大灣區的產業還積極向生產性服務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