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香港保華建業集團旗下5間公司被入稟清盤案件,高等法院昨日批准羅兵咸永道兩名會計師獲委出任臨時清盤人。特區政府昨日發表聲明,表示保華旗下公司現正承造13項工務工程合約,分別由多個不同政府部門管理,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築署、機電工程署、路政署、渠務署、水務署和環境保護署,其中12項為保華與其他建築公司以聯營方式承投,唯一由保華單獨承造的項目亦已大致進入完工階段,無論保華最後是否需清盤,聯營合約另一方須按合約要求完成餘下工程,他們亦表示會繼續履行合約。發展局相信保華的情況對相關工務工程項目影響可控,局方會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保華建業各地盤自去年起屢次爆出有工人追討欠薪,並被多間供應商入稟追債。高院昨早處理5間保華建業集團旗下公司,包括保華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保華建築有限公司、保華建造有限公司、保華建築營造有限公司,以及保華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的委任臨時清盤人事宜。法官聽取陳詞後,批准委任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莊日杰及蘇文俊為臨時清盤人。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任何企業出現財困,有其自身原因,必須由有關企業按其實際情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由於早前一段時間已經有市場傳聞及媒體報道,保華出現財政困難和裁員,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情況和做好預備,以便減少有關情況對相關工程項目和分判商的影響及協助受影響員工。
就法庭昨日召開聆訊並批准有關委任臨時清盤人申請,發言人表示,由於提出申請是保華的企業決定,而相關個案仍處於司法程序,政府不宜評論有關細節。
政府發言人表示,除13項工務工程外,保華亦承接了其他公營機構的工程項目,部分屬聯營項目,「其他由保華獨自承造的項目,當中大部分項目的公營機構業主已按機制轉換總承建商,令工程項目可順利完成,小部分項目的業主亦正進行相關安排,務求把工程受到的影響減至最低。
絕大部分政府和公營項目由聯營方繼續
由於絕大部分政府和公營項目會由聯營方繼續,或已按機制轉換總承建商,倘若保華最終被勒令清盤,接手承建商會按政府和公營機構業主的要求,盡量兼顧現有分判商和工人的情況,使他們可以繼續在有關項目工作,以保持工程的延續性。」
就保華的債務事宜,發言人表示,受影響的分判商或供應商可循法律途徑申請索償。政府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一直與建造業和銀行界保持聯繫,倘若分判商或供應商受到保華事件影響引致資金流壓力,金管局和發展局聯同建造業議會會與銀行公會溝通,以便銀行考慮以個案形式提供協助。有關企業可主動聯絡貸款銀行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讓銀行適時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可行的空間下盡量作彈性處理。
在維護僱傭權益方面,發言人表示,勞工處一直要求保華根據《僱傭條例》向其僱員支付工資及法定權益,並履行《僱傭條例》下作為總承判商須代屬下的承判商支付最初兩個月欠薪的責任。勞工處會繼續與保華、其分判商及相關持份者保持聯繫,協調向僱員提供的協助。如保華及其分判商的僱員對僱傭權益有疑問,可致電勞工處特設專線(3580 8721)或前往全港10個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查詢。
保華是香港大學蒲飛路校園的承建商,香港大學昨日發表聲明,表示一直密切監察蒲飛路校園工程項目情況,目前正按法庭決定準備轉換總承建商等相關安排,務求令工程項目可繼續推展。
保華建業近年承建工務工程合約(部分)
●粉嶺百和路專用安置屋邨「樂嶺都匯」(未完工、已撤換承建商)
●安達臣道居屋「朗然」(未完工、已撤換承建商)
●洪水橋第二期專用安置屋邨「樂翹軒II」(未完工、已撤換承建商)
●東涌103區居屋(未完工即被撤換)
●新運路居屋(未完工即被撤換)
●將軍澳政府合署(安保─保華聯營)
●瑪麗醫院重建1期(安保─保華聯營)
●將軍澳第67區聯用綜合大樓(安保─保華聯營)
●中九龍幹線啟德交匯處(愛銘─保華聯營)
●港鐵東涌東站(保華─中國鐵建聯營)
●機管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智能停車場地盤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宿舍地盤
●東涌第27區居屋發展計劃工程
料影響逾百工人 工會盼政府介入施援
(記者 王僖)香港老牌建造公司保華建業集團承接眾多特區政府工程,受清盤影響,大部分工程工期需要延期。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文廣表示,保華承建的公營房屋項目均已更換總承建商,但希望政府督促追趕進度,而保華清盤亦可能令分判商受影響,特區政府或需要提供支援,同時要加強監管承建工務工程的建築公司。建造業總工會透露,估計有逾百工人及多間分判商受保華清盤影響,期望政府介入提供幫助,避免出現連鎖倒閉潮。

保華承建地盤於去年開始不斷爆出欠薪和拖欠工程款問題,多個由保華承建的公屋及房協項目,包括安達臣道「朗然」、粉嶺百和路以及曾發生四級火的洪水橋厦村專用安置屋邨第二期項目,已於去年更換總承建商。
無涉及公營房屋項目
「政府今日(21日)公布保華承建的13個工務工程,沒有涉及公營房屋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已更換了承建商。這些項目的竣工日期大部分後延了半年至一年。政府需要努力追回進度,因為這些項目涉及千家萬戶上樓時間。」梁文廣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
他表示,政府雖已大致處理了保華承建工程接手事宜,但保華清盤事件恐怕出現連鎖效應,「事件還涉及眾多二判和三判等分包承建商,保華清盤後很可能導致這些分包商資金鏈斷裂,政府還需要進一步跟進,有必要時或需提供特別貸款等資金支持,避免對香港整體建造業造成負面影響。」
梁文廣倡立法加強監管大型工務工程
梁文廣相信,保華清盤屬於財務管理欠佳的個別情況,政府未來或需要立法,加強對大型工務工程的監管,「政府不能支付建造款就不再理會,或需立法監管相關款項須用於項目建造,以及支付工人薪酬,不能私下挪用於其他用途。」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表示,今次保華建業集團臨時清盤,是該集團自身財政狀況問題所致。據他所知,集團所負責的私人工程項目,已由其他建造商接手,料清盤對業界造成的影響可控。「政府過去一年下了不少工夫,將(保華清盤)情況局限在可控下,特別是一些工務工程,這些大部分都是聯營,另一方要負起所有責任,負責完成餘下工程。在政府協調下已經處理了這問題,確保其他聯營方有能力承接餘下工程。」
他表示,保華的財政問題早在去年業界大環境轉差前已經開始發酵,加上資料顯示,保華的生意不乏政府和公營項目,與私人工程量下跌關聯不大。
不過,林健榮坦言,業界目前的確面臨私人工程量下跌,及現金流短缺兩大困境,希望銀行繼續支持建造業,了解業界的現金回籠周期本就需時較長,又希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振興經濟措施,「要提升返香港經濟,建造業甚至其他各行各業先會好起來。」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透露,農曆新年前已接獲7間二判求助,表示遭保華拖數,每間涉款都逾千萬元,「當時保華跟他們說,先完成工程之後就付款,因為他們很多與保華合作多年,都相信保華,但看到這情況(保華財困)後就開始害怕收不到款項。」
他建議分判商聯合追討,並希望特區政府介入提供幫助,避免部分分判商陷入危機。參考老牌建築商馮祥記破產經驗,被欠款的分判商無論有否入稟法庭,最終都難以取回欠款,或因此無法經營要被迫結業。 周思傑又透露,工會迄今接獲逾百名工人投訴遭保華欠薪,涉及4個至5個地盤,每個地盤欠薪由50萬元至過百萬元,只有部分工人其後獲保華發放欠薪,「相信餘下工人要留待申請破欠基金,並需時超過一年才能討回欠薪。」
【話你知】曾參與紅隧汀九橋等基建工程
保華建業於1946年在上海創立,並於1949年把總部遷移至香港。保華建業多年來在香港承接了大量基建工程,包括首條跨海隧道紅磡海底隧道,以及香港首條跨海大橋的荔枝角大橋、汀九橋、香港國際機場跑道等大型工程。
保華早年承建項目,大多與長和系旗下發展的物業有關,包括映灣園、藍澄灣、港景峰、半山壹號、海名軒、鹿茵山莊、海怡半島等。長江集團中心一期及數碼港兩大項目亦由保華承建。
香港另一老牌承建商馮祥記集團早於去年3月因資金周轉問題宣布清盤,並遣散所有員工,旗下的逢利工程有限公司及祥記馮祥建築有限公司亦於去年4月底被債權人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清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