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楊盈盈)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今日(2月14日)舉辦傳媒新春午宴,與各界分享大學最新發展動向及未來藍圖。活動由校長衛炳江帶領多位管理層成員及學院代表出席,包括常務副校長黃定發、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行政副校長鄒靄雲,以及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管理層。席間,浸大就學術、研究、校園發展及創新成果等多方面進展作詳細介紹,展現其多元化教育及研究實力。
衛炳江指出,浸大致力培育具備廣闊視野和創新能力的跨學科人才,並以知識轉移及創造跨學科知識為目標。大學近年積極推出跨學科課程,並啟用新落成的賽馬會創意校園,提供一體化的學、教、研、住設施,為教學與科研提供重要動力。
此外,浸大正籌備成立新醫學院,已成立籌備委員會及專家諮詢委員會,並與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戰略聯盟。衛炳江表示,醫學院的籌備工作進展理想,獲得來自醫療界及學術界專家的支持,並將於稍後公布醫學院的研究計劃。
黃定發提到,浸大在國際大學排名中表現顯著提升,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上升43位至第252位,並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躋身第251至300位。他透露,浸大已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交《規劃工作建議書》,提出新課程及學額計劃,獲得正面回應。浸大將於明年迎來70週年校慶,並會舉辦多項活動凝聚校友及各界友好,展現大學成就。
呂愛平表示,浸大專注於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應用及人文與文化四大研究領域,並透過資助新進學者、表揚科研成果及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研究進展。2023/24年度,浸大學者共發表超過2,000篇同儕評審文章,其中八成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獲資助研究項目超過1,000個,資助額接近25.9億港元。此外,浸大已與全球130個國家及地區的3,800多個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推動國際科研交流。
周偉立提到,浸大將於2025/26學年實施課程改革,重點推動跨學科教育及體驗式學習。新課程包括「數位未來與人文學科文理學士(榮譽)」及七個跨學科第二主修課程,並新增「運動產業管理文學士(榮譽)」及「互動媒體出版傳理學學士(榮譽)」兩個副學位銜接課程。浸大亦推行「一校兩園」策略,讓學生在珠海校園進行延伸學習及考察,並計劃設立互動探索教育中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領導能力及韌性。
鄒靄雲表示,浸大作為香港中醫醫院的契約承辦機構,正積極籌備醫院今年底分階段投入運作。此外,賽馬會創意校園的設施已於去年底陸續啟用,包括賽馬會點子坊及CARE舍堂村。浸大致力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35/36學年將碳排放減少50%,並於2044年實現碳中和。近年,浸大在環保建築及能源管理方面屢獲殊榮,反映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努力和成就。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介紹,浸大成立伍絜宜中醫藥轉化研究所,專注於中醫現代化研發,並推動創新技術應用。CHRYSALIS藝術科技孵化中心則促進藝術科技的轉化及創業活動。劉樂庭提到,浸大去年有兩個項目獲創新科技署「產學研1+計劃」資助,未來亦將繼續爭取更多資助項目,推動科研成果落地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