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漢夫主講第二場「卓越研究的個人之旅」講座,啟迪年輕學者。(嶺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嶺南大學研究生院於今日(2月12日)舉辦「卓越研究的個人之旅」講座系列第二場分享,邀得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及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以「計算數學家的研究之道」為題作分享。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世界頂尖數學家,陳漢夫曾發表約160篇期刊論文及三本數學著作,並自美國史丹福大學於2019年起公布「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以來一直上榜,在學術生涯領域及2023年度被引用學術文獻的數值與計算數學領域中,均位列全港第二。他介紹指,其「解構Toeplitz矩陣系統的最快方法」研究,當中突破性演算法大大加快了處理圖片雜訊的效率,有關技術已應用於太空及醫學影像領域,改善天文望遠鏡及醫療設備的影像清晰度。

講座共吸引約100名參與者出席。(嶺大圖片)
近年陳漢夫成功與歐洲的研究團隊開發出新的算法,可以協助歐洲南方天文台望遠鏡去除影像中的模糊,在拍攝遙遠及暗弱星體時能保持高清晰度。他又正與美國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嶄新的演算法來監測土地表面的變化,協助檢測秘魯亞馬遜雨林中的非法採礦活動。
在國際數理科學領域貢獻良多,陳漢夫強調,能實現突破性的創新研究並非偶然。他引用愛迪生的經典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Genius is 1% inspiration and 99% perspiration);以及愛因斯坦的語錄:「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面對問題的時間更久」(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他勉勵在場年輕學者:「成功須苦幹」。
他向師生提出研究三大關鍵原則:深度--對研究題目要有深入理解;廣度--廣泛探索並接納新想法;高度--在競爭激烈的研究環境中堅持追求卓越。「我希望年輕學者能積極主導自己的研究旅程,將挑戰與失敗視爲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裝備自己,對所專注的領域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是次講座吸引約100名師生參與,觀眾在講座後積極與陳漢夫探討計算方法在跨學科研究中的應用、在不熟悉領域展開研究的策略,以及數學領域的未來發展等主要議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