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瑪嘉烈醫院懷疑爆發「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涉及3名腫瘤科醫生,其中一名年輕醫生病發僅3天就病情惡化離世。作為香港市民,我們該如何防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傳播途徑又是什麼?本文將為你簡介相關知識及預防方法。

基本上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於人類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沒有害處,但其中某一些菌株,例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能夠產生強烈毒素,可引致嚴重食物傳播疾病。

【⚡感染途徑】

1.食物:未煮熟的牛肉(如漢堡扒)、生乳、受污染的蔬菜(如芽菜)或水果。

2.水源:飲用或接觸受污染的水(如湖水、未經處理的飲用水)。

3.接觸傳播:接觸帶菌動物(如牛、羊)或感染者的糞便。

【感染症狀】

潛伏期:通常1至3天,最長可達8天。

常見症狀:腹痛、水樣腹瀉(可能發展為血便)、嘔吐,通常不伴隨高燒。

嚴重併發症:約5-10%患者可能發展為HUS,出現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急性腎衰竭,需立即就醫。

【居家自保貼士】

1.牛肉煮熟才吃

漢堡扒、免治牛肉中心溫度≥75℃(完全無粉紅色)

自助餐火鍋慎選:半熟牛排、生牛肉壽司高風險

2.蔬菜清洗SOP

生食蔬菜用流動水浸泡15分鐘,切除根部(芽菜易藏菌)

沙律菜預洗包裝≠安全!最好煮熟

3.廚房防交叉污染

生肉專用砧板

醃製生肉的醬汁勿重複使用

4.洗手是關鍵

如廁後、換尿片後 → 用梘液搓手20秒

接觸寵物/農場動物後洗手

5.高危族特別注意

兒童、長者、孕婦 → 避免進食:半熟蛋、軟芝士、生芽菜

露營時勿飲用山水/溪水

【懷疑中招點算?】

停用止瀉藥 → 恐加劇毒素吸收

補充電解質 → 口服補液鹽、稀釋果汁

速查HUS徵兆 → 記錄小便次數、觀察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