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現時累積雙非兒童人數逾20萬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估算約4萬雙非兒童連同父母共超過12萬人長期居港,惟雙非兒童父母持雙程證無法在港工作,不少家庭經濟拮据,故倡議政府在不影響本港就業市場的前提下,增設新的工作簽註,讓即將符合60歲可透過「年老父母來港投靠成人子女單程證」的單非和雙非家長提前申請,填補本地勞工市場需求。
根據香港現行法律,雙非家長若在內地沒有子女,但年滿60歲且香港出生的子女年滿18歲,即可申請投靠子女來港。社協昨日發表《香港子女的長期居港內地父母人力資源優勢》研究,去年底至今年1月收集149份問卷,結果顯示近半家長符合上述資格申請來港。
調查並發現,大部分受訪家庭入不敷出,生活條件惡劣,平均月收入7,591元,主要來源為子女的社會福利、親人支援和借貸,而家庭每月在港開支為8,552元,涵蓋租金、日常飲食和子女教育等,部分孩子須邊讀書邊打工幫補家計。71.2%受訪者居於劏房,10.5%居於板間房或籠屋。研究團隊分析,19.5%受訪家庭居所屬劣質劏房,有關居民擔心若政府取締劣質劏房,會導致租金上升,難找到新住所。
簽註可限行業批出額度
另外,單非或雙非家庭因沒有成年身份證,香港子女使用公共服務困難,如無法辦理圖書證、智方便手機程式及HA Go手機程式等;家長亦缺乏醫療保障,持雙程證來港照顧家庭的港人內地親屬普遍無法負擔醫療費用。
社協組織幹事黃文杰指出,近半受訪者符合60歲申請來港資格,相信這批人口未來會對醫療系統及福利制度造成挑戰,政府應考慮為合資格的雙非家長在60歲前增設工作簽註,可填補基層勞動力。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則指,有關工作簽註可在有限行業批出,亦可限制每年批出額度,同時將申請者限定在已在香港生活人士,非日後來港生子的雙非家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