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聯合醫院重建工程數十名外勞投訴遭管理公司多重剝削,於地盤門外罷工抗議,後獲復工。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昨日公布的「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第六輪申請,只有7宗獲批,涉及935個配額。有香港建造業界人士認為數目合理,因為近月香港工程數量有所下降,對輸入外勞的急切性減低,惟個別工種人力需求量較高,相信發展局在審批時已衡量了業界實際需要。

外援配合擴建醫院鐵路等工程

發展局昨日透過社交平台表示,去年10月接受申請的第六輪計劃已完成審批,共批出7宗申請,合共涉及935個配額,相關工程項目主要為公營工程,例如醫院擴建、廢物管理設施及鐵路項目。主要獲批的工種包括泥水工、空調製冷設備技工、消防設備技工等,亦有本地供應甚為有限的特殊工種,例如架空高壓電線技工,相關工種都是業界委員會(包括承建商、勞工代表等)認為短缺的工種。

發展局表示,審批時已實事求是地考慮當季收到的申請是否有確切需要,以及是否已按計劃要求進行本地招聘等。第五輪申請沒有個案獲批,主要是考慮到有關工程的進度、其對每個相關工種的需要及有關人力情況等。

計及第六輪批出的配額,現時獲批而仍然有效的輸入勞工配額合共9,109個,較過往已累計批出的9,731個為少,主要是由於獲批個案的相關工序已完結,亦有部分是因為承建商和分包商在獲批配額後,成功聘請到本地勞工而退還獲批但未動用的配額。

發展局認為,這反映計劃充分考慮每宗申請的理據與情況,亦能適時照顧建造業的人力需求。第七輪申請剛於本月3日截止,正按程序處理中,會按計劃一貫嚴格要求處理每宗申請。

配額數量隨工程量下降可理解

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伍新華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按市場需要、建造業個別工種的迫切性與特殊性去批出輸入外勞的配額,「從前透過補充勞工計劃輸入的外勞,最多便是涉及爆破、隧道與潛水的工種,因為香港真的很少相關工作,不足以長期養住該工種的工人。」

他表示,隨着近月香港工程數量有所下降,最新一輪計劃只獲批935個配額屬可以理解。對獲批配額主要涉及空調製冷設備技工與架空高壓電線技工等工種,他指本地確實缺乏架空高壓電線技工,而醫院項目則更需要大量機電工人,「一般項目機電工人佔比約20%至30%,但醫院項目卻佔高達50%至60%。」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則認為新一輪的配額仍然過多。他強調,工會並非反對輸入外勞,惟目前政府掌握的數據滯後,「過去一年間勞工市場急速變化,去年底私營建造工程基本上已處於停工狀態,舉例機電工種於去年七八月的確仍在請人,如今卻差不多沒有工程進行,再輸入外勞的話本地工人飯碗更難保住了。」他認為特區政府應審視是否有需要接受新一輪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