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恬恬)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昨日公布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涉三大範疇的30項具體政策建議,包括維持2元乘車計劃、拓展再就業津貼計劃、延續「派糖」措施、不讓公務員凍薪或減薪、調高簽證費用及來港人才子女的大學學費、為基層平台工作者設立工傷補償保險標準等。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在昨日記者會上說,特區政府於2021年推出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將於今年6月底屆滿,該計劃截至去年底已惠及超過10萬個住戶,建議將該計劃延長2年,讓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市民能夠受惠,紓緩他們因輪候公屋較長時間而面對的生活困難。另一個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也將於今年8月屆滿,建議延長2年以減輕過渡性房屋住戶的搬遷開支負擔。
倡徵奢侈品稅 調高簽證費
對2元乘車優惠計劃,林振昇表示持開放態度,但認為措施多年來廣受歡迎,更成為鼓勵長者出行 、參與社區活動和重投或繼續就業的重要推動力,建議繼續保留,需要優先處理的是長車短搭的問題。在其他開源措施,建議開徵特定奢侈品稅,上調簽證費用,向來港人才子女增收大學學費等。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強調,節流不應向公務員「開刀」凍薪或減薪,擔心會加快公務員流失,影響為市民服務質素,亦擔心其他公營或私營機構效仿減薪,從而打擊市民消費信心,影響整體消費市場。
在輸入外勞方面,他認為應全面檢討外勞政策和收緊申請條件,在向外搶人才的同時,也要繼續投放資源協助本地市民就業和加強培訓工作。
周小松認為,目前香港女性和長者的整體勞動參與率較鄰近的先進經濟體低,建議將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恒常化,研究推展至初中級別,以及恒常化和擴展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提升持續進修基金資助至30,000元等,進一步釋放勞動力。
勞聯副主席儲漢松表示,目前香港有逾11萬人透過各大平台工作,約佔香港整體就業人口的3%,這些平台工作者往往被視為自僱人士而無法享有勞工保險、最低工資等基本僱員保障,如本地各間外賣平台大多只會為工作者提供公共責任保險和團體意外人身保險,其保障金額遠比勞工保險低,且若在工作期間因意外死亡和永久完全傷殘,賠償額僅得數十萬元。
勞聯促請政府盡快立法保障平台工作者權益,牽頭與大型保險公司商討,訂立為平台工作者而設的工傷補償保險標準,使補償額貼近現時勞工保險水平,並向平台公司提供經濟誘因,如提供額外稅務優惠來鼓勵平台公司參與投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