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EDA企業奇捷科技CEO:要做歐美巨頭未做過的事
「10多年來,我們埋頭實驗室的時間不多,常常是在客戶現場、產研中心邊看電腦邊寫程式,尋求算法與市場的結合點。」位於廣東的EDA(電子自動化設計)企業奇捷科技以可自動修正芯片邏輯功能的EDA工具——EasylogicECO成為創新技術引領者。DeepSeek的「破圈」,在奇捷科技CEO魏星的觀察視角裏,是技術創新與市場策略的雙重勝利,EDA是一種代替手工通過計算機自動完成芯片的設計、模擬、驗證等步驟的軟件工具,被稱為「芯片之母」,是芯片設計關鍵的上游環節。從香港起步,奇捷科技繞開歐美巨頭傳統的技術路線,以全新的方法論開展邏輯功能變更(Functional ECO)來修復芯片電路,成為行業「攪局者」和創新技術引領者。魏星說,基礎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進一步,如何找準產業與市場的對接需求點,才是破局關鍵。●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東報道
長期以來,全球EDA產業被以美國企業為主的國際巨頭壟斷,中國產軟件市場佔有率不足5%,核心技術更是少之又少。
建立全新技術路線
魏星、刁屹、林德基三位「80後」博士,均曾在香港中文大學EDA(電子自動化設計)實驗室開展學習和研究工作。依託實驗室,團隊攻克了邏輯功能變更(Functional ECO)的核心算法,2013年以來,在此基礎上持續發力,不斷優化、建立全新的技術路線,推出了可自動修正芯片邏輯功能的EDA工具——EasylogicECO。
如今,內地頂尖芯片設計公司均已採購奇捷科技的產品,中國台灣、韓國乃至美國的大廠也紛紛前來取經。「當前,我們的EDA工具包括增量式邏輯綜合工具(邏輯功能變更工具)、增量式掃描鏈更新工具和增量式低功耗器件更新工具,接下來還會開發另外兩種工具,從單一的點工具逐漸向工具鏈發展。」魏星說。
了解反饋用戶需求
優秀的產品只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和用戶的喜愛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DeepSeek通過開源策略、用戶社區建設等方式積極與用戶進行互動和溝通,了解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市場推廣策略為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在歐美企業長期壟斷的EDA行業,尋找算法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對於奇捷團隊是挑戰也是機遇。高性能的EDA工具足以挽救一家芯片企業。2024年,上海一家CPU企業在芯片流片後發現一個邏輯錯誤,修復不了將意味着近1億元的流片成本白白損失,可能導致這家創新企業破產。對方在使用外國EDA軟件無效後,主動找到奇捷科技,後者一招破解難題,企業渡過了巨大難關。
通過一系列服務應用,奇捷科技在數字芯片設計領域日益積累了口碑,去年的測評客戶和使用客戶數量同比增長近50%,合計達到百餘家。
尋找創新優化空間
「長期以來,EDA行業壟斷性極高,這並不利於創新。歐美三巨頭的核心算法往往很長時間沒有改變,技術路線和產品已經固化,有巨大的創新優化空間。另外,隨着芯片產業的升級,有一些細節的工作,傳統的EDA工具也並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魏星說,由於沒有選擇餘地,客戶不得不接受巨頭們不完美的方案。
奇捷科技帶着新技術和新產品,以創新者和「攪局者」的角色出現,不僅性能優、效率高,價格優勢又明顯,立即受到市場的青睞。「奇捷科技沒有模仿外國巨頭的技術路徑,一切從零開始,做前人未做過的事情,沒有歷史包袱,這和DeepSeek的發展路徑類似。」魏星坦言,從行業共進的角度,他希望DeepSeek能夠快速發展壯大,有機會賦能EDA技術,「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模仿人腦思維,需要智能自動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