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茵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及零售顧問諮詢

隨着2024至2025的財政年度踏入尾聲,特區政府及各主要土地供應商,包括港鐵及市建局等加速土地供應節奏,以達成去年度土地財政收入預期及發展所需的目標,自去年第三季起,土地招標買賣的成交漸見活躍,過往滾存的新發展用地也得以成功招標,而另一邊廂,市建局亦重啟九龍城一帶的市區更新收購行動,供應市場動力回歸。

特區政府去年土地收入預期為330億元,這是因應市場環境而作出預期。同時,在項目選擇上,特區政府也同時作出策略性的調整,包括以中小型發展項目為主,並且對土地發展的附加條款加以精簡,以及接納市場可承受的估價,從而增加各類型規模的發展商之投地意慾。緊接兩幅位於沙田源順圍的住宅用地,分別由大型發展商新地及華懋,以6.2億元及10.2億元(港元,下同)投得,將為區內提供約280伙及570伙的住宅單位。

特區政府把握市場脈絡,推出大圍美田路的住宅地皮項目,並再次由新地以6.06億元奪得,預計將提供280伙。值得一提的是,新地在同季度亦斥資12.13億元完成鄰近美田路的香粉寮住宅項目補地價,樓面補地價每平方呎約2,328元,項目預期可建約1,200伙。連同此次奪得的美田路地皮,企業於半年內已在沙田區新增3幅地皮,合共可興建約1,840伙。

東涌東站項目「拆細」策略效顯

而其他主要土地成交方面,港鐵於去年第四季,沿用政府縮減土地規模的推售策略,將於2023年「流標」的東涌東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拆細」重推,將住宅樓面削減 53.6%,並未設商場部分,最終策略奏效,共接獲4份標書,並成功由南豐集團投得。此次成功推地有利東涌新發展區往後的土地銷售,發展局亦計劃緊接於今年首季重推東涌擴展區106B用地,且將削減建政府設施的要求,以減低投入風險,增加項目吸引力,預計將提供約745伙單位。

市區更新重建項目宜靈活施策

而市區更新及重建方面,市建局亦於日前就九龍城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即第二個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物業建議,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5,385元收購其物業,共涉及466個物業的業權,其收購價是根據7年樓齡政策,並透過委託專業測量師估價而訂出。筆者認為,市建局需作審慎理財並思量如何以靈活方式,例如分期推售項目或發展分成比例的調整,在穩定現金流之餘,吸引發展商積極參與市區更新項目。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