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胡恬恬)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勞聯)今日(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勞聯就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涉30項具體政策建議。

教育局近期有意檢討專上院校錄取學生時的「本地生」建議,勞聯認為,獲批來港人才的經濟條件通常較佳,加上難以確保其子女畢業後必然留港發展,因此建議政府優化資源運用,引入資助本科學位分層學費制度,向持受養人簽證的學生收取比其他本地生多50%的學費。

目前,本地大學將入學申請人劃分為「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凡首次獲簽發受養人簽證或進入許可證時未成年的學生,均被視為本地申請人,他們獲取錄後可享學費資助,學費水平為非本地生的約四分之一。

根據勞聯提供的建議書文件,2025-2026學年本地生報讀資助本科課程的學費為44,500元,若根據建議向來港人才子女增收50%學費,則他們每學年應付66,750元,每年需多付22,250元。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同意政府對來港人才子女的教育支援,但不應「本末倒置」,認為人才來港不應只為子女讀書,而非來港工作。

他指,教育是香港政府開支較大的一項,該建議並非想加重來港人才負擔,而是希望幫助政府舒緩財政開支。

「即使比其他本地生增加50%學費,也不會差很多」,林振昇說,「我們有參考新加坡的分層學費制度,相信這個學費水平不會對來港的高才造成負擔,亦不會阻礙他們來港發展的意願。」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召開記者會。(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攝)
林振昇指,建議非加重來港人才負擔,而是希望幫助政府舒緩開支。(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攝)
勞聯建議借鑑新加坡的做法,引入資助本科學位分層學費制度。(圖片來源:勞聯建議書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