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壇名家推薦蛇年利是股,期望股民旗開得勝、財源滾滾、荷包豐收。 資料圖片

中資電訊股及油股看高一線

中薇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偉豪表示,「中特估」具收息及避險能力,盈利亦較穩健,特別看好中資電訊股及油股。內需消費股亦可考慮,目前估值偏低,再下調空間不大,惟要注意需時防守,具體走勢視乎內地經濟政策力度,較適合中線部署。其中,體育用品股估值較便宜,投資者可考慮李寧(2331),買入價15.5元以下,中線目標價20元以上。至於較進取的投資者則可考慮餐飲類股份,例如海底撈(6862),搏經濟反彈炒起股價,惟相對波幅偏大;又或者內地航空及旅遊類股份,除了估值偏低,亦預期經濟復甦會帶動消費者外遊增加。

貿易戰拳來腳往 資金流入黃金避險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建議投資者考慮傳統避險股,包括具穩定收息能力的中移動(0941)和滙控(0005)。另外亦可考慮SPDR金ETF(2840),因為中國和美國作為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旦兩國陷入貿易戰拳來腳往,資金便會流入黃金避險,相信金價會在蛇年繼續攀升,有機會見每安士3,000美元。投資者可考慮在1,900元水平買入SPDR金ETF,目標價2,000元以上。

張智威又指,港交所(0388)亦值得投資者考慮,市場普遍預計2025年會有至少5隻大型新股來港上市,當中寧德時代正被炒得熱哄哄,料其集資額將逾500億元,佔去年全年港股IPO集資額一半,估計今年全年IPO集資額可達2,000億元。鑑於今年集資額大,港交所收取的上市費用亦會相應增加,投資者可考慮在280元以下入貨,目標價300元以上。

內需板塊獲政府補貼支持

獨立股評人熊麗萍看好內需板塊,因為內地可以「主動啲」,但消費者信心仍需時恢復,相信政府補貼可以刺激消費意慾。她表示,投資者可留意內需股,尤其看好家電股美的(0300),因為公司產品比較全面,估值亦合理,加上公司的H股股數較少,只佔整體股數一成,因此在港上市後的股價與A股折讓不多,一旦投資市場及消費市場回復信心,資金流入港股,好大機會選擇較大型的內需股,或令美的跑贏同業。以全年計,投資者可考慮在73至74元入市,目標價90元。

開年初段先防守 揀油股

天風國際證券集團經紀業務部董事李偉傑認為,鑑於港股在蛇年穩守突擊,料資金會流入「中特估」板塊為主,建議開年初段先防守,尋求高息股泊岸為佳。當中特別看好油股,目前中海油(0883)及中石油(0857)市盈率低、股息率高,防守能力強之餘,亦有一定追落後能力。現時中海油股價被夾高,投資者可考慮在19元位置入貨,初步目標價21元;至於中石油則可以考慮在6元左右吸納,初步目標價7元。

資金審慎 高息股夠穩陣

港灣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總監郭家耀指出,目前資金選擇比較審慎,大多揀選高息穩陣股,包括電訊、內銀及油股。投資者可考慮吸納中國聯通(0762)作收息工具,市場預測其股息率近6厘,具一定吸引力,建議7元邊緣可買入,短線目標價7.8元。內銀板塊則看好建行(0939),現時股息率達7厘,與內地存款利率或十年期國債息率比較有5厘息差,投資者可慮在5.8元水平入貨,上望6.5元。他強調,上述股份不會有爆炸性走勢,而是以收息為主。

小米強勢持續 目標45元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林嘉麒認為,去年小米(1810)受惠內地的手機、家電及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公司亦相應推出更多產品款式,相信小米可以乘着去年強勢,建議投資者每逢股價調整都可考慮吸納,買入價30元左右,目標價45元。

港股向好利ATMXJ大型藍籌

富昌金融集團聯席董事譚朗蔚稱,若蛇年恒指可突破21,000點並出現明顯升勢,建議留意ATMXJ大型藍籌。否則,若恒指持續在19,000點至21,000點水平「牛皮」,則建議物色個別板塊投資,估計內地整體經濟復甦需時,中央將持續推出政策改革資本市場,因此投資者可留意內銀、內險或券商等板塊。另方面,目前內地興起「下沉式消費」,投資者可留意餐飲股百勝中國(9987),旗下營運的必勝客及肯德基價格親民,較易為大眾市場接受,公司業績亦見理想,並已宣布2025年回購計劃,持續改善股東回報,相信未來會着重派息,投資者可考慮在340元左右水平入貨,短線目標價400元。

中遠國際現金多 100%派息率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繼續看好收息股,特別推薦中遠國際(0517),主要由於內地造船業景氣仍佳,有利船塗料需求。公司近年維持100%派息比率,並手持超過60億元淨現金。建議投資者可在4元以下買入,目標價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