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 2024年第四季,警方新界南總區共錄得110宗「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損失金額高達620萬港元,案件數量和損失金額比第三季都翻了一倍。新界南總區刑事部人員透過情報主導,鎖定一個詐騙團夥,涉及最少8宗「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騙款由3萬至85萬元不等,損失總額超過港幣130萬元,8名受害人年齡介乎76歲至93歲。重案組於1月20日拘捕一名50歲本地男子,負責向受害人收取騙款,調查發現,該名男子另及4宗同類電話騙案。
該12宗電話騙案發生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騙徒用隨機打電話方法給受害人,假扮成子女或親友,訛稱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警方扣留,急需受害人提交「保釋金」,騙徒會指示受害人不要告訴其他人知或者報警。受害人往往因為擔心家人而答應要求,其後另一名騙徒假扮成受害人子女或親友的朋友,相約受害人到指定地方或上門取「保釋金」。事後,受害人成功聯絡到家人後,才發現上當。

其中一名受騙的81歲婆婆收到假扮其兒子的騙徒電話,訛稱因打架被拘捕。婆婆非常緊張,於是將第一筆保釋金交給騙徒。之後,因為婆婆依然擔心兒子,於是致電聯絡兒子,結果發現受騙,兒子千叮萬囑婆婆切勿再向騙徒付款。但婆婆和兒子講完電話後,騙徒又再致電婆婆要求更多騙款。婆婆再一次誤信騙徒,第二次支付款項,最後失去17萬元積蓄。當家人陪婆婆到警署報案時,因為婆婆始終無親眼見到兒子,故依然相信兒子被拘捕,要求幫兒子搞保釋手續。
年近歲晚,騙徒犯案活躍,警方呼籲市民,如果在街上留意到可疑人士不斷接觸長者,請立即報警求助,做到守望相助,警民携手共保社區安全。建議市民向家中長者多宣傳警方嘅防騙訊息;如果發現親友突然提取大量現金,聲稱「幫仔女」或者「做投資」,請主動關心,幫助他們查證真偽,一起成為「社區防騙大使」。
1. 面對陌生來電,保持冷靜,不要被「感情炸彈」蒙蔽…
2.收線求證:收到陌生來電第一步,保持冷靜並收線,然後用平時聯絡親友的電話求證。
3.設立暗語:和家人事先商量,設立一個「家庭密碼」,當陌生來電要求金錢時,叫對方講出暗語以確認身份。
4. 堅持親身交收:如果對方聲稱急需金錢,要堅持要求親自交收,並選擇公共場合見面,通常此類騙徒會因此現形。
記住「防騙三式」
* 不接聽:對於陌生來電,尤其涉及金錢要求的,不接聽或者掛線;
* 不輕信:不要輕易相信任何聲稱是親友、老闆或者其他身份的人;
* 不過數:不要匯款或者轉賬給任何人,除非已核實對方身份。



評論